組成 法半夏30克, 茯苓25克, 陳皮15克, 白術20克, 天麻25克(搗), 蜈蚣3條, 全蠍10克, 炙甘草10克, 大棗15克, 生薑25克。
功效 化痰止嘔, 熄風止暈。
主治 適用於內耳眩暈症及腦性、外傷性、頸椎病之眩暈, 證屬痰濁壅遏, 上犯清空, 症見噁心嘔吐, 身困耳鳴, 舌苔白膩, 脈緩濡或滑者。
用法 每日1劑, 頭煎溫水浸泡30分鐘(若開水煎煮, 半夏表層澱粉凝固, 不易煮透), 煎沸30分鐘後, 再煎二煎, 兩煎藥液混合, 約600ml, 分3次服。
方解 眩暈一證, 多發於中老年痰濕偏盛體質, 多因雨濕氣候環境或膩甜飲食誘發。 脾失健運, 濕濁內生, 濕濁上犯清空, 擾動內風則天旋地轉,
加減 頸椎性眩暈加葛根30克, 薑黃15克, 路路通15克, 羌活10克以活血解痙, 祛風通路;高血壓兼肝陽偏亢者加夏枯草30克, 杭菊花15克, 杜仲15克, 生決明30克, 車前子30克以平肝利濕;外傷所致眩暈頭痛者加延胡索15克, 紅花10克, 川芎15克, 桔梗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