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唇炎又稱剝脫性唇炎、慢性光化性唇炎。 以唇黏膜紅腫、糜爛、皸裂、脫屑為特徵, 時輕時重, 日久不愈。 此症相當於中醫文獻記載的“唇風”、“緊唇”。 病因可能與日光照射、外用藥物及某些不良習慣(如舐唇、咬唇等)有關。 慢性唇炎怎麼治?
慢性唇炎可分為“胃經風火”以及“脾經血燥”兩種症型, 可分別配合清熱瀉火、涼血疏風, 或涼血潤燥、祛風清熱之品調理。
“胃經風火”證, 屬於風熱之邪外襲, 影響口唇。 臨床主要表現為起病急, 剛開始嘴唇發癢、顏色紅、腫痛, 之後則可能破裂流水, 伴見口臭, 易口渴, 喜冷飲, 便秘, 舌苔黃,
治療原則以清熱瀉火, 涼血疏風為主。 可用雙解通聖散(防風、荊芥、當歸、白芍、連翹、白術、川芎、薄荷、麻黃等), 或用紫地湯(含紫荊皮、荊芥穗、防風、細辛、生地黃、赤芍、薄荷、牡丹皮等)進行調養。
“脾經血燥”證, 多數發病緩慢, 表現為唇部腫脹, 乾燥如火燒, 破裂脫屑。 或乾裂流水, 小便黃赤, 舌少津, 脈數。
多因進食辛熱, 濕熱內蘊化火、化燥所致。 治宜涼血潤燥, 祛風清熱。 可用四物東加味(當歸、熟地黃、川芎、白芍加僵蠶、蟬衣等), 或四物消風飲(含生地、當歸、川芎、赤芍、防風、荊芥穗等)調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