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發熱的三種形式 寶寶高熱怎樣處理?

寶寶發燒怎麼辦?寶寶發燒總讓父母很焦急。 下面我們來瞭解一下發熱的三種形式, 讓爸爸媽媽們更好的護理發燒的寶寶。

在發熱上升期, 產熱增加, 散熱減少, 產熱大於散熱, 體溫迅速或逐漸上升。 當體溫上升到與新的調定點水準相適應的高度後, 產熱和散熱就會波動于較高的水準上, 稱為高熱持續期。 因發熱啟動物在體內被控制或消失, 上升的體溫調定點回降到正常水準。 由於調定點水準低於發熱時的體溫, 故從下丘腦發出降溫指令, 不僅引起皮膚血管舒張, 還可引起大量出汗, 稱為發熱下降期。

如何認識高熱

高熱, 是疾病特別是感染性疾病的常見表現。 要從兩方面認識高熱:

1、高熱本身可引起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寒戰和四肢冰涼等, 為人體對待發熱的正常反應, 體溫下降後上述情況好轉;

2、尋找高熱的原因。 常為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 常見病原為病毒。 不要以高熱的程度判斷疾病的輕重, 而應以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狀的輕重進行病情的初步判斷。 高熱時尋找病因, 採用對因治療。 一般感染時, 高熱會持續3-5天。

高熱時, 手腳, 這些人體遠端部位出現冰涼, 是人體在發燒時的正常反應。 無論手腳是否冰涼, 只要體溫超過38.5℃, 就應給孩子服用退熱藥物。 這裡提及的體溫, 是人體內的溫度, 不是肢體末端的溫度。 所以,

通過以耳腔內、腋下、口腔、肛門直腸等部位測及的溫度為基準。

高熱是嬰幼兒最常見秋冬季症狀, 往往最早出現, 可伴有腹瀉、咳嗽等。 高熱時, 體內產熱大於散熱, 體內消耗增加, 對嬰幼兒可能造成驚厥, 所以對於高熱, 不論是何原因所致, 都要考慮退熱問題。 《崔玉濤圖解家庭育兒1》告訴你, 當體溫超過38.5℃時, 應接受退熱藥物治療, 比如“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 目的是避免高熱驚厥和減少高熱引起的體內消耗。 體溫小於38.5℃可啟動免疫系統, 利於控制感染。 服用退熱藥, 一般只能在4-6小時內控制高熱。 為了增加退熱藥的效果, 一定鼓勵多飲水, 這樣才可以增加皮膚散熱、增加排尿等, 以達控制體溫的效果。 由於一般感染所致高熱可達3-5天,

此間會反復服用退熱藥物。 為了減少退熱藥物的副作用, 可以“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兩類退熱藥物交替使用。

現在給嬰幼兒高熱常推薦的退熱藥物, 包括“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常用的劑型為口服糖漿式液體。 有些孩子發燒時, 不接受口服糖漿式液體。 可以考慮使用“對乙醯氨基酚”栓劑。 由於栓劑也是“對乙醯氨基酚”起效時間與口服劑型一樣, 可維持3-4小時。

退熱藥只是將大腦內體溫中樞(體溫調定點)下移, 增加散熱。 散熱需通過皮膚水分蒸發、排尿等生理過程完成。 若體內水分不足, 體溫下降幅度則小。 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退熱藥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 所以, 對於高熱嬰幼兒, 在服用退熱藥的同時, 必需增加水分的攝入,

否則退熱效果會越來越不顯著。 由於發熱經常又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 孩子進水比較困難, 家長必須有耐心。 對於進水非常困難, 同時高熱很難控制時, 可考慮靜脈輸液。 但不一定是抗生素。

出現高熱, 待病情好轉後, 退燒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體溫逐漸降低, 發燒間隔時間逐漸拉長;一種是體溫還是高熱, 只是間隔時間逐漸拉長。 體溫降低或間隔拉長, 只意味病情開始好轉。 只有體溫恢復正常(體溫持續

本文出自《崔玉濤圖解家庭育兒1》, 已取得出版社合法授權。 歡迎轉載, 轉載請注明出處。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 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