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針刀技術的異常反應及處理

暈針

1.症狀

在針刀治療過程中或治療後半小時左右。 患者出現頭暈、心慌、噁心、肢冷汗出、表情呆滯等症狀。 輕度患者出現輕微的頭暈, 腹部及全身不適、胸悶、噁心、短暫性意識喪失。 重度患者出現突然暈厥倒地、面色蒼白、大汗、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大小便失禁等。

2.原因

1)體質因素:有些患者, 特別是女性患者, 屬於過敏性體質, 血管、神經功能不穩定, 易於發生暈針現象。 另外在饑餓、過度疲勞、過度緊張和恐懼、大汗、泄瀉、大出血後接受針刀治療也容易發生暈針現象。

2)體位因素:坐位狀態下接受針刀治療暈針發生率高,

臥位治療時暈針發生率低。

3)刺激部位:在肩背部、四肢末端部位治療時, 針刀剝離刺激量大, 針感強, 容易發生暈針。

4)精神因素:有的患者對小針刀技術不瞭解, 出現精神恐懼、過度緊張, 針刀操作中出現的正常針感和剝離、切割聲音使患者情緒更加緊張。

5)環境因素:天氣過冷或過熱等氣溫變化明顯時, 針刀治療容易暈針。

3.預防

1)初次接受針刀治療的患者要做好心理溝通和解釋工作, 消其顧慮。

2)治療時要選擇好體位, 一般都可採取臥位。

3)治療前應詢問病史、個人史, 對有暈針史及心臟病、高血壓患者, 治療時應格外謹慎。

4)治療點選擇要少, 操作手法要穩、准、輕、巧。

5)患者在大饑、大飽、大醉、大渴、疲勞、過度緊張、大病初愈或天氣惡劣時,

暫不宜做針刀治療。

6)必要時可根據情況用0.5%-1%利多卡因局麻, 然後再治療。

7)對體質較弱、術中反應強烈、術後感覺疲乏的患者, 治療後休息30分鐘再離開。

4.處理

1)立即停止治療, 將針刀迅速拔出, 覆蓋創可貼保護針孔。 保持冷靜, 不要恐慌, 讓患者去枕平臥在空氣流通好的室內, 抬高雙下肢, 鬆開衣帶。

2)輕者喝些熱開水, 靜臥片刻即可恢復。

3)嚴重者在上述處理方法的基礎上, 點按或針刺其人中、合谷、內關穴, 必要時可溫灸關元、氣海等穴, 如果上述處理仍然不能蘇醒, 馬上採取緊急救護措施。

斷針

1.症狀

在針刀治療過程中, 針刀突然折斷到皮下或深層組織裡, 斷端可能在體表, 可能在皮下淺層, 也可能深沒於組織之內。

2.原因

1)針刀品質差,

韌性不好。

2)針刀反復使用時間過長, 針身出現疲勞性斷裂。

3)針具保護不當或消毒液腐蝕, 使針身有嚴重的腐蝕鏽損現象。

4)患者高度緊張或大幅度改變體位, 導致肌纖維強烈收縮。

5)針刀剌入後發生滯針。

6)術者術前檢查不細緻或操作時用力不當。

3.預防

1)治療前要認真檢查針具是否有銹蝕、裂痕, 韌性是否好。 不合格的針刀堅決不能使用。

2)治療前要囑咐患者採取舒適的體位, 操作時不可隨意變換體位。

3)針刀刺入深層或關節內時不可用力過猛, 發生滯針或彎針時不可強行出針。

4)醫生操作時手法要穩、准、輕、巧, 不可用蠻力。

5)使用後要仔細清潔、認真維護針具, 針具按期報廢。

4處理

1)如果出現斷針, 術者一定要沉若冷靜, 切勿慌張。

囑患者不要緊張, 保持原來體位, 以免使針體殘端向肌肉深層陷入。

2)如果斷端尚留在體表, 應迅速用手指捏緊斷端慢慢拔出。

3)如果斷端與體表皮膚相平或在皮下淺表部位, 仍能看到斷端時, 用左手拇指、食指按壓針孔兩側皮膚, 使斷端突出體表皮膚之外, 然後用手指或銳子夾持斷端拔出體外。

4)如果針刀斷端完全沒入皮膚裡且斷端下面是骨面, 仍可用左手拇指、食指按壓針孔兩側, 借助骨面做底將斷端頂出體表, 然後用手指或鑷子夾持斷端拔出體外。

5)如果針刀斷在腰部, 此處肌肉較豐厚, 深部又是腎臟, 加壓易造成內臟損傷, 或斷針部分很短, 無法確定位置, 應就地行局部麻醉外科手術將斷針取出, 必要時借助X線定位。

出血

1.症狀

l)淺表血管出血:針刀操作時如果刺中淺表小動脈, 針刀拔出時針孔會迅速湧出鮮紅血液。 若剌中淺表小靜脈, 針刀拔出時針孔出血是紫紅色或發黑、發暗。 有時針刀刺中小血管後血液不流出針孔而是瘀積在皮下形成瘀斑, 出現局部腫脹或疼痛。

2)肌層血管出血:如果針刀在操作時刺中深層的血管多造成血腫。 損傷較大而且血管較大時出血獄也會多, 血腫明顯, 可致局部神經、組織受壓, 表現為局部疼痛、麻木, 活動受限等症狀。

3)胸腹部血管出血:如果針刀操作時刺破胸腹部的血管, 血液則會流入胸腹腔, 引起胸悶、咳嗽、腹痛等症狀, 大量出血則可引起休克。

4)椎管內出血:針刀在松解黃韌帶時, 如果用力過猛或刺入過深可刺破椎管內動脈, 形成血腫壓迫脊髓,造成相應脊髓節段壓迫症狀。嚴重者可導致截癱或影響腦部供血出現生命危險。

2.原因

l)解剖結構學握不準確,對治療部位血管分佈情況瞭解不夠。

2)沒有按四步進針規程操作,不注意觀察患者反應。

3)患者血管壁彈性下降或有疑血功能陷礙。

4)在肌肉豐厚深層組織中,刺中血管後不易被及時發現。

3.預防

1)熟練準確掌握解剖知識.明確組織器官的體表投影。

2)術者要嚴格按照四步進針規程操作,同時要在治療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的反應,認真體會針感。

3)治療前要認哀細緻地詢問患者的病情、病史,必要時要取得現代檢驗技術的檢驗結果支持後再進行治療。

4)治療操作過程中要做到穩、准、輕、巧,切記粗暴,中病即止。

4.處梩

l)淺表血管出血:用消毒幹棉球壓迫止血。若少痲出血導致皮下背紫瘀斑者,可不做特殊處理,可自行消退。

2)較深部位出血:如果局部腫脹、疼痛明顯而且仍繼續加重,可以先用局部冷敷止血或肌內注射止血敏,24小時後可行局部熱敷、理療、按摩,也可以外用活血化瘀藥物以加速瘀血或血腫的吸收和消退。

3)有重要臟器的部位出血:椎管內、胸腹腔內出血較多或不易止血者,應立即進行外科手術。如果出現休克則應及時緊急救護。

周圍神經損傷

1.症狀

1)在針刀治療過程中患者突然有觸電感或出現沿外周神經向末梢或逆行放散的麻木感,如有神經損傷則多在術後一天左右出現異常感。

2)輕者一般無其他症狀,重者同時伴有損傷神經支配區的麻木、疼痛、溫度覺改變或者功能障礙。

若正中神經損傷可出現橈側三個半手指掌側及背側1-2節皮膚感覺障礙;

前臂屈肌無力,橈側三指不能屈曲,拇指對掌功能障礙,日久可出現大魚際肌萎縮,握拳無力,拇指與小指不能對捏。

若橈神經損傷可出現第1、2掌骨背側皮膚感覺減退或消失;橈神經支配區域肌肉無力,伸腕肌、伸指肌麻痹而致腕下垂,日久可出現前臂背側肌肉萎縮;如果在橈神經溝以上損傷,則可導致肱三頭肌麻痹,出現主動伸直肘關節障礙;患側拇指處於內收位,不能主動外展和背伸。

若尺神經損傷可見小指、環指指間關節屈曲,掌指關節伸直,成“爪狀”畸形,拇指不能內收,其餘四指不能外展,骨間肌無力,小魚際肌萎縮,尺側一個半手指感覺障礙。拇指尖和食指尖不能相觸。

若坐骨神經損傷可見膕繩肌無力,主動屈曲膝關節困難,小腿外側、足部皮膚疼痛或感覺障礙,肌肉麻痹,出現垂足畸形;拇趾、踝關節屈伸活動障礙。

若排總神經損傷,可見足不能主動背屈及外翻,表現為足下垂,行走困難,行走時需高抬腳,落足時足尖先著地。小腿外側和足背皮膚感覺障礙。

2.原因

1)解剖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全面,立體概念較差。

2)沒有嚴格按照進針四步規程操作。

3)在局部麻醉後進行小針刀治療操作,針刀刺中神經幹時患者沒有觸電感或感覺不強。

4)術者在治療時刺激過強,手法太重。

5)針刀治療後,用手法矯形的時候手法過重,或者夾板固定太緊、時間

太長。

3.預防

1)針刀治療時嚴格按照四步進針規程操作,如果患者出現沿若神經分佈路線放射性觸電感時迅速提起針刀,調整位置後再進行治療。

2)在神經於或神經的主要分支循行路線上治療時,不宜局部麻醉後治療,也不宜在治療後再向治療部位注射普魯卡因類藥物,這些都會造成周圍神經損傷。

3)治療前要認真檢查針具,不要用帶鉤、卷刃的針刀。治療操作時手法要做到穩、准、輕、巧,切記手法粗暴或大幅度提插切割。

4.處理

1)如果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神經損傷現象,應立即停止操作;若患者麻木、疼痛明顯,可局部行麻藥、維生素B族藥物配伍封閉。

2)損傷24小時後行針灸治療或熱敷、理療等。

3)局部輕柔按摩,加強功能鍛煉。

形成血腫壓迫脊髓,造成相應脊髓節段壓迫症狀。嚴重者可導致截癱或影響腦部供血出現生命危險。

2.原因

l)解剖結構學握不準確,對治療部位血管分佈情況瞭解不夠。

2)沒有按四步進針規程操作,不注意觀察患者反應。

3)患者血管壁彈性下降或有疑血功能陷礙。

4)在肌肉豐厚深層組織中,刺中血管後不易被及時發現。

3.預防

1)熟練準確掌握解剖知識.明確組織器官的體表投影。

2)術者要嚴格按照四步進針規程操作,同時要在治療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的反應,認真體會針感。

3)治療前要認哀細緻地詢問患者的病情、病史,必要時要取得現代檢驗技術的檢驗結果支持後再進行治療。

4)治療操作過程中要做到穩、准、輕、巧,切記粗暴,中病即止。

4.處梩

l)淺表血管出血:用消毒幹棉球壓迫止血。若少痲出血導致皮下背紫瘀斑者,可不做特殊處理,可自行消退。

2)較深部位出血:如果局部腫脹、疼痛明顯而且仍繼續加重,可以先用局部冷敷止血或肌內注射止血敏,24小時後可行局部熱敷、理療、按摩,也可以外用活血化瘀藥物以加速瘀血或血腫的吸收和消退。

3)有重要臟器的部位出血:椎管內、胸腹腔內出血較多或不易止血者,應立即進行外科手術。如果出現休克則應及時緊急救護。

周圍神經損傷

1.症狀

1)在針刀治療過程中患者突然有觸電感或出現沿外周神經向末梢或逆行放散的麻木感,如有神經損傷則多在術後一天左右出現異常感。

2)輕者一般無其他症狀,重者同時伴有損傷神經支配區的麻木、疼痛、溫度覺改變或者功能障礙。

若正中神經損傷可出現橈側三個半手指掌側及背側1-2節皮膚感覺障礙;

前臂屈肌無力,橈側三指不能屈曲,拇指對掌功能障礙,日久可出現大魚際肌萎縮,握拳無力,拇指與小指不能對捏。

若橈神經損傷可出現第1、2掌骨背側皮膚感覺減退或消失;橈神經支配區域肌肉無力,伸腕肌、伸指肌麻痹而致腕下垂,日久可出現前臂背側肌肉萎縮;如果在橈神經溝以上損傷,則可導致肱三頭肌麻痹,出現主動伸直肘關節障礙;患側拇指處於內收位,不能主動外展和背伸。

若尺神經損傷可見小指、環指指間關節屈曲,掌指關節伸直,成“爪狀”畸形,拇指不能內收,其餘四指不能外展,骨間肌無力,小魚際肌萎縮,尺側一個半手指感覺障礙。拇指尖和食指尖不能相觸。

若坐骨神經損傷可見膕繩肌無力,主動屈曲膝關節困難,小腿外側、足部皮膚疼痛或感覺障礙,肌肉麻痹,出現垂足畸形;拇趾、踝關節屈伸活動障礙。

若排總神經損傷,可見足不能主動背屈及外翻,表現為足下垂,行走困難,行走時需高抬腳,落足時足尖先著地。小腿外側和足背皮膚感覺障礙。

2.原因

1)解剖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全面,立體概念較差。

2)沒有嚴格按照進針四步規程操作。

3)在局部麻醉後進行小針刀治療操作,針刀刺中神經幹時患者沒有觸電感或感覺不強。

4)術者在治療時刺激過強,手法太重。

5)針刀治療後,用手法矯形的時候手法過重,或者夾板固定太緊、時間

太長。

3.預防

1)針刀治療時嚴格按照四步進針規程操作,如果患者出現沿若神經分佈路線放射性觸電感時迅速提起針刀,調整位置後再進行治療。

2)在神經於或神經的主要分支循行路線上治療時,不宜局部麻醉後治療,也不宜在治療後再向治療部位注射普魯卡因類藥物,這些都會造成周圍神經損傷。

3)治療前要認真檢查針具,不要用帶鉤、卷刃的針刀。治療操作時手法要做到穩、准、輕、巧,切記手法粗暴或大幅度提插切割。

4.處理

1)如果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神經損傷現象,應立即停止操作;若患者麻木、疼痛明顯,可局部行麻藥、維生素B族藥物配伍封閉。

2)損傷24小時後行針灸治療或熱敷、理療等。

3)局部輕柔按摩,加強功能鍛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