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陳式太極拳 淺談陳式太極拳盤架的規矩

學習太極拳需要循序漸進, 這要求我們要按規矩來學習, 俗話說“沒有規矩, 不成方圓”, 今天小編就以陳式太極拳盤架的“規矩”來和大家做介紹, 希望大家在閱讀本文之後能夠對陳式太極拳有更深一步的瞭解。

規矩的制定, 在於規範我們的行為, 這其實對我們是有好處的, 並不能簡單的理解成一種約束。

古人雲, 大匠授人以規矩, 初學者在人門階段, 關鍵是要學好規矩。

我們必須掌握每一勢的來龍去脈, 明確每勢在運動中的虛實、開合、方位、角度以及手足的運行路線等等。 另外行拳時要掌握頭、胸、腰、腹、背、肩、肘、胯、膝、足的基本運行原理。

所以說, 掌握太極拳的基本原理, 才能真正的將太極拳學好。

在每一勢的演練中, 虛實的變化、鬆緊的轉換、運行的軌跡, 時時處處都在運動中變化。 任何一個動作的形體的要求都是不盡相同、隨勢而變的, 絕不可拘泥, 否則無法領悟太極拳的實質。

如太極拳譜中“沉肩墜肘”一句, 實指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的要求, 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拘泥執守, 不求變通。

太極拳實質是陰陽轉換、圓形運動。 既然是圓形運動, 就應該有起落、開合、旋轉。 如果始終保持著沉肩墜肘這種狀態, 不求變化, 必然出現運轉不靈, 僵滯不化, 又何談“九曲連珠, 節節貫通”呢?前輩們在授拳時對每勢都有明訓。

拳法一道, 要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任何一勢的拳法, 都要伴隨著不同的要求和特點, 周身各部位的關節及精神意識等方面都要有相應的變化,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拳法的要求。

這要求我們學習太極拳時注意每一部位的應用。

任何一樣基本的要求都應該辨證地看, 它的要求是有一種針對性的, 初學者要明白在拳法的演練中, 有時需要松肩、開肩、轉肩、沉肩, 墜肘、沉肘、擰肘等都是根據不同的需要而隨時演變的。

雖然沉肩墜肘在太極拳拳法中是比較重要的基本要求之一, 但是它不能夠以點代面, 替代在某些情況下其它的要求和特點。

在習拳的動作變化中, 要嚴格遵守規矩, 細心體察。 這些最基本的形體要求, 雖然繁複, 習拳者卻不可不知,

這是構成拳術的基石, 只要認真練習, 短時就可掌握。

如果訓練時就不求變化, 不明所以, 如何能在技擊中運用呢?待形體運動基本符合要求, 則應逐步學習太極拳八門五步的實際應用, 搞清楚每一式的技術含義, 明確力起何處, 終於何處, 學一套明明白白的拳。

以上只是盤架的第一步, 拳不可練死, 隨著功夫的進展, 要明白上中下三盤各有其用, 空間中六方來力都有其應對之法。

古人所言的拳中有拳, 術中有術正是此意。 因此, 拳不可練死, 在拳法訓練到一定程度時, 任何一式必須要明白多角度, 多變化, 這也是從練到用的一個必經之路。 拳術修正過程中, 從守規矩到化規矩, 而處處不離規矩。

陳式太極拳的拳架有嚴格的規矩和要求,

雖然前輩名家根據自己多年來的經驗和體會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包括我的老師也在拳架中有所變化, 但是首先要瞭解傳統的應該怎麼練, 傳統拳架的每一式的變化, 從起到落, 從開到合都是由一定的攻防意識、間架轉化構成的, 是攻防兼備的。

從接觸到擊打都能很好地對自我進行防護, 同時能夠更有效地遏制對方, 絕不能為了拳架的舒展、大方、好看而違背了拳法的技擊要求, 學者不可不察。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初級階段的習練雖然停留在形體之圓的層次上, 距內在人圓的距離尚遠, 但為後面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初期階段練習非有明師正確引導不可, 只有將太極理法融於行拳走架之中,

方可步人正途, 以期有得。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