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DIY自製傳統涼茶 夏日涼血解毒清熱

佘藥師對涼茶有著多年研究經驗, 在他撰寫的《喝對涼茶才健康》一書中, 就收錄了將近200劑實用而有效驗的涼茶, 每一種都有詳盡的用料用法、功能主治和藥效詳解, 並賦予涼茶有別于傳統涼茶的新功效和意義, 使之貼合現代人生活環境與體質變化, 使民眾能真正從涼茶中獲益。 下面我們就節選部分,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在醫生指導下試一試。

1、二葉茶

材料:鮮菊花葉30克、鮮桑葉30克、紅糖適量。

做法:所有材料放入清水3碗煎至1碗, 去渣加紅糖調味飲用。

功效:疏風清熱, 涼血解毒。

適用:感冒頭痛、風熱赤眼、腮腺炎。

點評:本茶中菊花葉味辛、甘, 性平, 可清熱解毒、平肝、清肺、去頭風;桑葉味微苦, 性微寒, 具有疏風清熱, 清肝明目之效。

2、二麥太子茶

材料:浮小麥20克、太子參10克、麥冬10克、蜜棗(去核)3枚

做法:所有材料加入清水3碗煎至1碗, 分2次溫服。 亦可用泥鰍5~6條, 開水燙去或用食鹽洗去泥鰍體表之黏液, 煎至微黃色後加入少許清水, 與上茶共煲成湯飲用。 每日1劑。

功效:益氣養陰, 斂汗。

適用:陰虛盜汗, 症見夜睡時汗出、醒後汗止、夜睡煩躁不安、舌紅、苔少。

點評:陰虛之人陽熱相對有餘, 虛火煎迫陰津, 津隨虛火逸出體外, 發為盜汗, 治宜養陰斂汗。 本茶中太子參養陰益氣, 固攝斂汗;麥冬滋陰;浮小麥甘涼, 功能止虛寒、除煩熱。 蜜棗甘潤, 既佐太子參、麥冬甘潤滋陰,

又口感清甜, 小兒易於接受。 若煩躁易怒者加白芍10克以柔肝斂汗;盜汗重者加糯稻根8克、五味子6克以加強斂汗的作用。

宜忌陽虛自汗者忌用。

3、三黃梔子茶

材料:黃連1克、黃芩15克、黃柏10克、生石膏(先下)15克、梔子6克

做法:所有材料加入清水2碗, 煎至1碗。 每日1劑, 分1~2次飲用。 宜連用3日。

功效:清熱解表, 化濕透疹。

適用:濕熱困遏脾胃, 除手足口有瘡癤外, 伴有發熱、煩躁不安、大便幹結、熱重於濕者。

點評:本茶以主治三焦火毒熱盛症的黃連解毒東加減。 大苦大寒的黃連清瀉心火, 黃芩清上焦之火, 佐以黃柏瀉下焦之火, 又以梔子通瀉、導熱下行。 濕熱並重者, 可用黃連解毒湯合三仁東加減:常用黃連1克, 黃芩、生石膏、滑石各15克, 黃柏、北杏、淡竹葉各10克,

梔子、通草各6克, 白蔻仁(後下)3克, 薏米30克煎服。

此茶多為寒涼中藥, 小兒不宜多飲, 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4、三鮮清熱茶

材料:鮮茅根30克、鮮崩大碗30克、鮮車前草30克, 冰糖適量

做法:所有材料加入清水5碗煎至2碗, 代茶頻飲。 每日1劑。

功效:清熱, 利水, 通淋。

適用:泌尿系感染初起症輕者, 症見尿頻、尿急、尿黃、尿少、排尿澀痛、舌紅。

點評:泌感初起多為濕熱穢濁之邪滯留膀胱所致, 治宜利濕清熱。 本茶中茅根上除肺胃伏熱, 下泄膀胱濕熱, 現代藥理研究認為茅根含豐富的鉀鹽, 有顯著的利尿效果, 且能抗炎, 增強免疫力;崩大碗苦寒清熱、利濕通淋;車前草甘寒清熱、利水通淋。 三藥合用既能清熱利濕, 又能抑菌通淋。 本茶藥味雖簡, 然諸藥鮮用效果更為顯著,

且味甘, 口感好, 有良藥而不苦口之實, 易為患者所接受。 此外, 本茶也可去冰糖加豬小肚煲湯飲用。 腎虛尿頻者忌用。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清熱解毒的食物

    清熱類食物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宜於治療熱證。此類食物性多寒涼,故寒性體質、虛寒證及產後婦女忌食。香蕉-- 味甘、性寒。作用,清熱解毒,潤腸。宜於腸燥便秘;近代用於習慣性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西瓜... [詳細答案]

  • 1回答

    清熱解毒

    給你推薦兩個清熱解毒的偏方。 (1)芩芍茶,取黃芩5g,芍藥3g,甘草3g,大棗2顆,茉莉花茶3g,用沸水煎泡5分鐘,用作茶飲。 (2)野菊花茶,野菊花5g,甘草2g,枸杞3g,綠茶2g,用沸水沖...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