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體育賽事中, 身體出現損傷是在所難免的, 跟腱扭傷就是其中一種。 那麼跟腱扭傷的病因有哪些?它有哪些表現呢?如果治療跟腱扭傷呢?通過下文, 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跟腱扭傷
跟腱是由小腿三頭肌(腓腸肌、比目魚肌)向下移行合成的粗大肌腱, 止於跟骨結節。 跟腱與其表層的深筋膜之間有一種腱圍組織, 其結構近似滑膜, 有7或8層, 各層之間雖有結締組織聯繫, 但互不粘合。 跟腱腱圍組織在踝關節屈伸活動過程中起潤滑作用, 以防止跟腱磨損。
跟腱扭傷的病因
本病多因過度牽拉引起, 如準備活動不充分即做猛力踏跳或急速起跑動作,
急性損傷, 腱圍組織撕裂、滲血、腫脹。 慢性勞損, 腱圍組織變性、壞死, 均可導致腱圍組織各層之間或腱圍與跟腱之間產生粘連。
跟腱扭傷的表現
本病主要症狀是跟腱疼痛。 早期疼痛發生于活動開始時, 稍活動後疼痛可減輕, 但用力跑跳時症狀加重。 隨著症情的加重, 凡牽扯跟腱時均可產生疼痛, 如蹬山、上下樓梯、行走時間過久等。
檢查時, 跟腱表淺部位壓痛, 撚動跟腱時疼痛明顯, 或出現撚發感(或撚發音)。 晚期, 可在跟腱處觸到硬塊, 局部增粗呈棱形。
足蹠屈抗阻力試驗, 或過度背伸踝關節,
跟腱扭傷的治療
1.原則:活血祛瘀, 舒筋通絡。
2.施術部位:小腿後側及足跟部。
3.取穴:承筋、承山、痛點、跗陽、昆侖太溪、僕參等。
4.施術手法:推、滾、揉、搓、捏、拿、動。
5.時間與刺激量:每次治療時間十五分鐘為宜, 刺激量視傷情而定。
6.手法操作(分下三個步驟)
(1)推滾小腿跟腱法:病人俯臥位, 踝部前方墊枕。 術者立於傷側, 用雙手自上而下交替推小腿至足跟部十數次;繼之, 用一手小魚際或掌指關節部緩和而沉穩地沿小腿中部滾至足跟數分鐘。
(2)揉搓捏拿跟腱法:病人俯臥位, 用雙手掌或魚際部著力揉、搓跟腱及其兩側數分鐘;繼之, 使膝關節屈曲九十度, 踝關節趾屈, 充分放鬆跟腱。 在此姿勢下, 另手由上向下柔和的捏、拿小腿後側筋肉數十次。
(3)按揉俞穴動踝法:病人俯臥位。 用單手拇指按揉承筋、承山、跟腱部痛點, 及拇指對壓昆侖、太溪穴, 各半分鐘;繼之, 病人仰臥位, 術者一手托足跟, 另手握足掌, 在撥伸下左、右搖轉、背伸、蹠屈踝關節數次。
注意事項
1.治療期間, 應儘量減少跑、跳、蹬的活動。
2.注意局部保暖, 勿用涼水侵泡傷處。
結語:通過小編上文對於跟腱扭傷相關知識的介紹, 相信大家對於它的病因和表現都有了一定的瞭解, 對於它的治療方法也有大致的印象, 主要是還是手法治療, 同時還要注意的是在治療期間, 一定要進行患處的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