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髓內腫瘤以室管膜瘤常見, 其次為星形細胞瘤, 但在統計髓內腫瘤時, 因部分室管膜瘤好發于馬尾圓錐部位, 討論髓內腫瘤時, 馬尾圓錐部位的腫瘤一般不包括此類病例, 其他腫瘤包括血管網織細胞瘤, 海綿狀血管瘤, 脂肪瘤, 轉移癌和結核球, 少見占位病變有囊蟲, 黑色素瘤等, 按病變部位分, 以頸胸段最常見, 占80%以上, 脊髓髓內腫瘤與脊髓空洞有密切關係, 但根本原因尚不清楚, 血管網織細胞瘤占8.8%, 室管膜瘤的病例中, 頸段明顯高於胸段的發病率, 頸段髓內室管膜瘤是胸段的2倍, 而星形細胞瘤,
臨床表現
首發症狀以疼痛最多見(文獻中有報導為60%~68%), 引起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腫瘤可壓迫脊髓丘腦束的纖維, 可侵及後角細胞, 長腫瘤的脊髓可使相應的神經根和硬脊膜壓向脊椎骨, 局部脊髓可因腫脹缺血而引起疼痛, 疼痛可較劇烈, 可為單側, 也可為雙側, 但往往不如神經鞘瘤所引起的疼痛強烈, 如病人訴神經根性疼痛, 其性質似灼痛, 咬痛, 刺痛或扭痛者, 則應想到可能是後角細胞刺激所致。
從理論上講脊髓內膠質瘤引起上神經元癱瘓不會產生典型的肌萎縮, 但事實上卻並不很少見, 這可能是由於癱瘓後的廢用引起, 腫瘤壓迫某些節段的脊髓神經, 或由於疼痛而使病人活動減少,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腦脊液細胞數
一般都在正常範圍內, 有的腫瘤伴隨出血, 腦脊液內有紅細胞有的髓內腫瘤表現腦脊液內淋巴細胞增多, 有時可見游離的瘤細胞, 轉移癌可查到癌細胞, 但陽性率並不高。 脊髓腫瘤時腦脊液內蛋白質常增高, 有的高達數千毫克, 造成蛋白高的原因一般認為對腫瘤壓迫造成腦脊液, 在椎管內迴圈梗阻有關, 梗阻部位愈低則蛋白愈高, 故馬尾部腫瘤常使蛋白很高。 蛋白高腦脊液顏色呈黃色但細胞數正常稱謂蛋白細胞分離。
(2)Queckenstedt試驗
脊髓腫瘤位於腰椎穿刺的上方造成脊蛛網膜下腔不全梗阻,
2.其它輔助檢查
(1)脊柱X線平片
直接徵象為腫瘤鈣化影像, 在膠質瘤中很少見, 間接徵象是腫瘤壓迫引起的椎管擴大, 椎弓根間距離加寬或局部骨質腐蝕破壞, 多個椎體內緣呈弧形吸收, 一般徵象包括脊柱側彎, 脊柱前突, 脊柱裂等。
(2)脊髓造影、磁共振及CT掃描
脊髓造影已很少採用, 腦脊液動力學檢查, 脊髓椎管造影會加重病情。
(3)CT、MRI掃描
由於脊髓髓內腫瘤症狀缺乏特異性, 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
診斷
除詳細詢問病史和反復核實存在的體征以外還應輔以必要的輔助性檢查如脊柱X線平片, 除外椎體病變的存在目前臨床最常選用的方法, 脊髓電腦斷層掃描及磁共振。
治療
就大多數髓內腫瘤而言, 顯微手術切除腫瘤是惟一有效的辦法因此只要手術時機允許, 患者全身狀況無惡化, 都應積極行手術治療。 室管膜瘤血管網狀細胞瘤分化良好的星形細胞瘤, 術後原有神經功能障礙均能大為改善。 星形細胞瘤與周圍無明顯界限時, 不可能真正全切除。 術後均要輔以常規的放射治療, 髓內脂肪瘤屬於軟膜下腫瘤, 通常緊貼或侵入脊髓組織中, 手術只能大部分切除, 一般可較長時間控制腫瘤的生長和病情的惡化。
髓內腫瘤患者的飲食宜忌
(1)忌咖啡、可哥等興奮性飲料。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黴變、油煎、肥膩食物。
(4)忌煙、酒。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髓內腫瘤的相關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了呢, 髓內腫瘤在我們生活中時有發生, 對於髓內腫瘤這類型的疾病我們要及早治療, 避免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以上介紹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