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整體觀念

整體觀念

是中醫診療疾病的一種思想方法。 把人體內臟和體表各部組織、器官之間看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同時認為四時氣候、地土方宜、環境等因素的變化, 對人體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既強調人體內部的協調、完整性, 也重視人體和外界環境的統一性。 用這種從整體出發, 全面考慮問題的思想方法貫串於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而不是單從局部的變化著眼, 這就叫“整體觀念”。 例如在變證方面, 或從局部症狀出發考慮全身:如頭痛一證, 不僅須從局部及其對周身的影響加以分析, 並應考慮全身臟腑氣血等諸種因素對頭痛所產生影響。

又如瘡癰, 究竟是單純的邪毒侵入局部, 還是與患者的“下消”病有關係。 或從全身症狀出發考慮局部:如小兒在冬春季節發熱, 醫生往往注意其咽喉部有無“乳蛾”或其它咽喉病。 又如患者有低熱、黃疸等全身症狀, 又診得右脅有陣發性隱痛或絞痛, 疼痛間歇時如常人, 即應考慮是膽部疾病。 在治療用藥方面:須協調陰陽。 如腎陽過盛, 腎陰不足, 以致發生陽亢現象, 須“壯水制火”;或腎陰過盛, 腎陽虛衰, 發生陰寒現象, 須“益火消陰”。 麡間接治療。 各髒之間有相互聯繫, 某髒病可用治另一髒的方法來解決。 如“虛則補其母”, “實則瀉其子”。 麢表裡互治。 如肺與大腸為表裡, 肺有寒痰而咳嗽,
大腸寒結而大便秘, 須用紫菀等袪寒痰而通寒結, 大便自通。 )從五臟治五官。 五臟與五官有密切關係, 如肝開竅於目, 補肝可以治療眼病的虛證, 清肝可以治療眼病的實證。 在針灸方面如“上病下取”、“下病上取”, “陽病治陰”、“陰病治陽”, 還有“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等方法。 必須理解整體和局部的相互之間關係, 以期盡可能防止認識和處理疾病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