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替派
Thiotepa
別名:息安的賓、三胺硫磷、三乙烯硫代磷醯胺、TEPA
【作用與用途】
屬乙撐亞胺類烷化劑, 因其有3個功能基團, 可與DNA形成交叉聯結, 改變DNA的功能, 影響癌細胞的分裂。
臨床用於乳腺癌、卵巢癌, 也可用于肺癌、宮頸癌、黑色素瘤、食管癌、胃癌、腸癌、鼻咽癌、喉癌等。
【劑量與用法】
靜注或肌注, 10mg/次, 1次/日, 用5日後改為每週2次, 療程總量250mg。 動脈或局部灌注, 10mg~20mg/次, 1次/日或每週2~3次, 總量同上。 膀胱灌注, 用於膀胱癌手術後, 將藥物30mg~60mg(~100mg)溶於生理鹽水中, 濃度為1mg~2mg/ml, 灌注膀胱, 停留1小時, 1~2次/周。
性狀:本品為白色鱗片狀結晶性粉末, 無臭或幾乎無臭;溶于水及乙醇、氯仿等有機溶劑,
【副作用】
1 骨髓抑制, 可引起白細胞及血小板下降, 多在用藥1~6周後發生。
2 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及腹瀉等胃腸道反應, 個別有發熱及皮疹等。
3 可引起男性病人無精子、女性無月經。
本品對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消化道腫瘤、肺癌及癌性胸腹水均有較好療效。
(1)卵巢癌:適用於卵巢癌非根治術後、腹腔播散伴有腹水、小骨分轉移、肺轉移伴有胸水等, 有效率可達40%。
(2)乳腺癌:適用於非根治術後, 皮膚轉移、肺轉移伴胸水及根治性手術輔助治療, 有效率為60%。
(3)膀胱癌:對膀胱癌晚期或手術後患者,
(4)其他腫瘤:胃腸道腺癌、惡性淋巴瘤、子宮頸癌、惡性黑色素瘤、胰腺癌、肺癌、甲狀腺癌等。
用法用量
臨用前用滅菌注射用水或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後, 靜脈注射至10-20ml, 肌內、腔內、動脈或組織內注射稀釋至3~4ml, 膀胱內注射稀釋至100ml。
靜脈或肌肉注射:每次0.2mg/kg, 成人一般每次10mg, 每日1次, 連用5日後改為每週3次。 目前多採用每次20~30mg, 每1~2周注射1次。 總量200~300為1療程, 最大可給400mg。 一般顯效劑量為50~150mg(1-4周), 若血像尚好, 可於第1個療程結束後1.5~2個月, 再給第2個療程治療。
腔內注射:腹腔、胸腔、心包腔內注射, 每次15~50mg, 每週1次, 3~4次為1週期。 注射前應儘量抽完積液。
膀胱內灌注:每次60-100mg, 每週1~2次, 600~1000mg為1療程, 每3~6月重複1療程。 每次溶於100ml生理鹽水中, 在將原尿排空後, 經導管注入,
動脈注射:每次5-10mg, 1日1次, 5-10日為1療程。
局部注射:因本品對組織的刺激性小, 可行腫瘤局部注射, 病灶內注入每次5-10mg。
鞘內注射:每次1-10mg/kd/m2, 每週1周。
不良反應
皮疹
(1)骨髓抑制:為劑量限制性毒性, 表現為白細胞、血小板減少, 多在用藥1~6周後發生, 多數患者在停藥後可自行恢復, 亦有少數患者抑制時間較長, 一般比氮芥輕。
(2)胃腸道反應:一般均較短, 可有食欲減退、噁心, 嘔吐, 個別患者可有腹瀉。
(3)其他反應:少數患者可出現發熱、皮疹及局部疼痛等。
(4)個別報導用此藥後再接受手術麻醉時, 用琥珀醯膽鹼後出現呼吸暫停。
有少量報告有出血性膀胱炎, 注射部位疼痛, 頭痛、頭暈, 閉經、影響精子形成。
禁忌證
(1)因本品有致突變、致畸作用,
(2)有痛風史、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害、感染、泌尿系統結石史患者慎用。
注意事項
(1)慶常規監測血像, 若白細胞急劇下降或白細胞偏低持續時間較長者, 需對症處理。
(2)在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化療時, 應給予大量補液、鹼化尿液, 防止尿酸性腎病或高尿酸血症, 可給予別嘌呤醇。
(3)肝腎功能及骨髓功能低下者應減量。
(4)不宜局部用藥與全身用藥同時並舉, 否則毒副作用加重。
(5)溶液需新鮮配製, 並避光、乾燥、低溫(12℃以下)保存。
(6)接受本品治療的病人用琥珀膽鹼前必須測定血中假膽鹼酯酶水準, 二者合用可增加神經肌肉阻滯作用, 引起呼吸困難。
(7)本品易發生聚合作用, 使其溶解度降低而失敗, 稀釋後若發現混濁, 即不得使用。
藥物相互作用
1、塞替派可增加血尿酸水準, 為了控制高尿酸血症可給予別嘌呤醇。
2、與放療同時應用時, 應適當調整劑量。
3、與琥珀膽鹼同時應用可使呼吸暫停延長, 在接受塞替派治療的病人, 應用琥珀膽鹼前必須測定血中假膽鹼酯酶水準。
4、與尿激酶同時應用可增加塞替派治療膀胱癌的療效, 尿激酶為纖維蛋白溶酶原的活化劑, 可增加藥物在腫瘤組織中的濃度。
藥物過量
藥物過量後沒有解毒藥物。 以往出現骨髓毒性後建議輸注全血或白細胞、血小板懸液。
目前, 白細胞下降可使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數。
製劑規格
注射劑:5mg/支, 10mg/支, 15mg/支。
貯藏
避光、密閉、冷處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