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會造成“陽氣不足、脾胃虛寒”, 此時更需要食療支援。 “只有吃得下吃得飽, 患者才能耐受住化療對身體的影響並堅持按時按量完成化療, 保證化療療效。
1、血象下降的膳食調理
化療可造成骨髓再生不良, 尤以白血球下降最為明顯。 為有效預防血象下降, 在化療時病人應補充高蛋白質飲食, 如牛奶、大豆、瘦肉、豬蹄、魚、動物肝臟及紅棗、花生、核桃、赤小豆等。 阿膠、豬皮膠(肉皮腖)也有助
於提升白血球。 鹿茸、紫河車、人參等亦可在中醫指導下合理應用。 中醫亦重視以髒補髒, 因此在化療期間也可適量增加動物骨髓,
2、消化道毒性反應的膳食調理
化療可引起口腔黏膜炎, 表現為黏膜充血、水腫、潰瘍、疼痛等。 此時要補充高營養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如蓮子羹、雪耳羹、牛奶、豆漿、鯽魚湯等。 避免過熱、過酸及刺激性飲食, 出現潰瘍可用蜂蜜20毫升加入研碎的維生素C0.1克, 口含, 每日2~4次。
化療損傷胃腸道黏膜, 可出現噁心、嘔吐、上腹疼痛、納差等。 此時可進食健脾開胃食品, 如山楂、扁豆、山藥、白蘿蔔、香菇等, 同時要少食多餐。 進食時如噁心嘔吐可口服鮮薑汁3~5毫升。
3、肝腎損傷的膳食調理
一些化療藥物可以引起肝損傷,
一些化療藥物還可以引起腎損傷, 臨床上在使用此類藥物時要多飲水,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鹼性食品)。 一旦出現腎功損傷要限制蛋白質攝入, 少吃鹽, 可多吃一些富含水分又有利尿作用的食品。
小編tips:對腫瘤病人而言, 中醫理論認為“有胃氣則生, 無胃氣則死”, 胃氣很重要的表現就是“能不能吃”。 但很多正處於化療期間的病人認為要戒口, 一味清淡飲食, 常見口淡、納差、噁心、嘔吐等乃至無法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