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濕熱下注型臁瘡

治療方法:三妙散合萆薢滲濕東加減。

證候表現:瘡面色暗或上附膿苔, 膿水浸淫, 穢臭難聞, 四周漫腫灼熱, 或伴濕瘡癢痛相兼;甚者惡寒發熱;舌邊有瘀斑, 苔黃膩, 脈細數。

病因病機:本有局部氣血瘀滯, 複因破損, 濕熱毒邪入侵, 日久熱勝肉腐, 則瘡面膿水浸淫, 穢臭難聞;濕熱為患則漫腫灼熱, 或發濕瘡, 癢痛相兼;嚴重者正邪交爭, 則惡寒發熱;舌邊有瘀斑為氣血瘀滯所致;苔黃膩、脈細數為濕熱為患之象。

治則治法:清熱利濕, 和營消腫。

方用:三妙散合萆薢滲濕東加減。

出處:《中醫外科學》·分論(卷)·第九章外傷性疾病與周圍血管疾病(篇)

原文:濕熱下注瘡面色暗或上附膿苔, 膿水浸淫, 穢臭難聞, 四周漫腫灼熱, 或伴濕瘡癢痛相兼;甚者惡寒發熱;舌邊有瘀斑, 苔黃膩, 脈細數。 辨證分析:本有局部氣血瘀滯, 複因破損, 濕熱毒邪入侵, 日久熱勝肉腐, 則瘡面膿水浸淫, 穢臭難聞;濕熱為患則漫腫灼熱, 或發濕瘡, 癢痛相兼;嚴重者正邪交爭, 則惡寒發熱;舌邊有瘀斑為氣血瘀滯所致;苔黃膩、脈細數為濕熱為患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 和營消腫。 方藥:三妙散合萆薢滲濕東加減。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