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從過敏性鼻炎治驗看中醫思辨

許某, 女性, 29歲, 2014年11月10日就診, 過敏性鼻炎5年餘, 每次遇灰塵發作, 鼻癢, 噴嚏連連, 清涕如水, 天涼較明顯, 鼻塞, 夜間睡眠尤甚, 服用西藥抗過敏藥物可暫時緩解, 平素濁涕分泌較多, 伴有前額疼痛, 嗅覺較前下降, 大小便、飲食正常, 苔薄白舌質紅, 脈弦。

當時辨證並無思路, 考慮過敏性疾病, 過敏煎作為專方甚有名氣, 予以過敏煎加味:銀柴胡15克, 烏梅10克, 防風10克, 五味子10克, 辛夷12克, 白術10克, 炙甘草3克。

服用15劑後, 患者鼻塞症狀稍有緩解, 但遇灰塵仍噴嚏連連, 發作次數同前;患者見效, 症狀好轉, 理應守方加減, 但又進一步思考,

可不可以有效控制灰塵、冷空氣引起打噴嚏的外因呢?回歸教科書, 從歷代名家找尋方法, 肺氣不固之名方玉屏風散, 攘外必先安內, 採用補益肺氣, 祛邪通竅法。 處方:白術12克, 黃芪15克, 防風5克, 乾薑5克, 桂枝10克, 白芷6克, 茯苓10克, 陳皮3克, 細辛 6克, 辛夷6克, 甘草6克。

繼服15劑後, 患者鼻塞同前, 頭痛較前改善, 仍遇灰塵、冷空氣噴嚏流鼻涕較多, 舌脈同前。 多數醫生遵從于臟腑辨證, 且雜誌論文研究成果多稱玉屏風散有良效, 但于本患者似乎未有筆者所要之效。 因患者較信任筆者, 堅持門診服藥。 故再次思考, 拋開過敏二字, 完全不考慮西醫, 用傳統中醫思辨, 患者遇灰塵, 當為外邪, 流清涕為內飲, 遵從六經辨證, 此當辨證為太陽寒飲證,

再觀之舌尖略紅, 考慮化熱入陽明趨勢, 方用小青龍加石膏湯, 但石膏當為陽明熱盛, 不化內飲, 去之加黃芩、敗醬草、桔梗、薏苡仁清熱化濁, 本次不加通鼻竅藥試之。

處方:麻黃5克, 桂枝10克, 乾薑10克, 細辛3克, 白芍12克, 五味子6克, 半夏10克, 敗醬草15克, 薏苡仁15克, 桔梗3克, 黃芩6克, 甘草6克。

服用14劑後鼻部症狀明顯改善, 遇灰塵鼻炎未再發作。 去麻黃加茯苓12克, 繼服21劑後, 上方去麻黃加黃芪15克, 白術12克, 後連服2月餘停藥, 隨訪至今未再發作。

按:從專方專藥到臟腑辨證, 再到六經辨證, 最後回到臟腑辨證, 臨證思辨過程, 值得深思和總結, 對臨床提高療效大有益處。 關於小青龍湯, 此案單用小青龍湯未必見效, 細辨之, 此證中有向陽明化熱之趨, 平素濁涕、舌質紅,

皆為化熱之象, 故加用黃芩、敗醬草、薏苡仁, 寒化熱解。 傷寒大家劉渡舟曾雲:“若外寒不解, 太陽氣鬱, 則兼發熱、頭痛等證, 當清之。 ”至於此案中茯苓換麻黃, 劉渡舟亦雲:“餘在臨證使用小青龍湯只在喘急必需之時一用, 一旦病情緩解, 即改用苓桂劑類, 溫化寒飲, 則療效理想亦無流弊可言。 ”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