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行拗步”是陳式太極拳中的基本招式, 這一招理解容易, 但是運用起來比較難。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斜行拗步”在技擊當中的運用, 通過本文的閱讀, 相信大家會對這一招的理解更為深刻, 且運用自如。
斜行拗步的掌握, 不能單靠規範自己的動作去運用, 更重要的是也要貫穿自己的意念。
斜行拗步拳式技擊內涵豐富, 它左右兼施、開合兼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上下翻絞、順逆螺旋, 可掌擊, 可肘靠, 可打可摔。 因此, 可按三種不同技擊方法進行意念控制練習。
1、以靜制動
(1)做轉腰纏繞時, 想像對方用右掌向我面部打來,
要注意動作的變化要領, 反應需靈敏。
(2)做震腳鏟步時, 想像對方抽出右手向我胸部擊來, 我速向右轉身, 用右手從內向外攔粘對方右小臂, 向右向下采捋, 左手搭在對方右手臂上, 向右捌帶的同時, 順勢提左腳向對方身後上步, 絆封其兩腳。
(3)做左轉提鉤時, 想像對方雙腳被封, 急欲撤身後退, 我乘勢用左手從前往後反摟其腰部, 左肩貼靠其胸肋, 向左轉體並向左移重心, 右手折推其右手, 以助左轉摔力(或用右手肘擊打對方胸部), 左膝內扣對方胭窩, 將其摔倒。 此動俗稱“七寸靠”。
(4)做偏馬步按掌時, 想像對方右轉下沉, 邁左腳變左實右虛, 企圖改變其被動地位, 並用左肘向我右側進擊, 我右轉身, 右手向右外展開, 用捌勁擊其右耳門。 如其仰頭讓開, 我右手再改用按勁擊其胸部, 將其打倒。
所以說, 需要掌握對方的心理及招式變化, 見招拆招, 靈活多變。
2、以動制靜
(1)做轉腰纏繞時, 想像我欲擊打對方左臉頰, 卻先用左手佯擊其右臉頰, 待對方防護右臉時, 我右手速打其左臉。 此動俗稱“貓洗臉”。
(2)做震腳鏟步時, 想像對方讓開我右手, 上右步出右拳打我時, 我身向右微轉, 用右手采對方右手腕, 左腿提膝將左腳插入對方兩腿之間, 封住對方右腳, 左手搭其右手肘部。 隨之身體右轉, 右手向外旋采拿對方手腕, 使其右手肘尖向上,
(3)做左轉提鉤時, 想像對方為解我向下采捌之勁, 身體向後掙脫, 我身形疾速下沉左轉, 重心左移, 雙手合力, 一併向左抖發, 將其送出摔倒。 此動俗稱“童子送佛”。
(4)做偏馬步按掌時, 想像有敵從右側用左拳向我胸部襲來, 我速向右轉身, 用右手掤架住敵左小臂。 敵又改用右拳擊我, 我則用左手采拿其右手腕, 右手按推其胸口, 將其擊倒。
3、被動反擊
(1)做轉腰纏繞時, 想像對方用兩手抓我雙臂肘彎處, 我雙臂彎曲, 身微右轉, 用左手纏伸至對方右手肘下, 向右上掤托, 右手則按附于對方左手肘彎處, 並向右下捋, 使對方立足不穩,
(2)做震腳鏟步時, 想像對方向左使力, 企圖保持身體平衡, 我速右轉身, 上左步封於其右腿前, 左手插於其右腋下, 向右上旋帶, 右手用肘彎截絞其左手, 向右下旋壓, 借力打力, 將其絞摔跌倒。
(3)做左轉提鉤時, 假設上動仍未摔倒對方, 對方為掙脫被動之勢, 必往後撤, 我左手順勢彎於其腋下, 從下往上扣住其右肩臂, 右臂絞夾住其右手, 重心左移, 向左下轉體將其側旋摔倒。
(4)做偏馬步按掌時, 想像另有敵人從我右側用左拳向我襲來, 我則左手采拿其左手腕, 右手擊其肘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