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中醫學認為, 玉米性平味甘, 入肝、腎、膀胱經, 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健脾滲濕、調中開胃、益肺寧心、清濕熱等功能。
薏米
中醫稱薏米為“薏苡仁”, 是祛濕消腫的上品。 薏米是清除體內濕毒的好食物, 又有抗癌作用。 盛夏時節陰雨連綿, 空氣濕黏, 很多人都會“傷暑”, 這時吃些薏米粥, 可以起到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的作用。
蘿蔔
蘿蔔有消食、清熱毒的作用, 可以生吃也可以做成蘿蔔湯。 適用於腸胃濕熱、消化性潰瘍和食欲不好者。
白扁豆
本草綱目》稱白扁豆為“脾之谷”, 認為白扁豆能“止泄痢,
下焦濕熱吃什麼食療方
車前草茶
車前草100克, 加水800毫升, 煮沸15分鐘, 取汁代茶飲用。
青小豆粥
通草5克水煎取汁去渣, 加入青小豆50克, 小麥50克, 煮成粥, 作早餐食用。 能通淋利尿。
鯉魚竹筍湯
鯉魚1條, 鮮竹筍, 西瓜皮, 眉豆, 生薑、紅棗各適量。 竹筍削去硬殼, 再削老皮, 橫切片, 水浸1天;鯉魚去鰓、內臟、不去鱗, 洗淨略煎黃;眉豆、西瓜皮、生薑、紅棗(去核)洗淨。 把全部材料放入開水鍋內, 武火煮沸後, 文火堡2小時, 加精鹽調味供用。 功效:祛濕降濁, 健脾利水。 適用於身重困倦、小便短少、高血壓。 竹筍是一種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素的食品,
綠豆冬瓜湯
綠豆100克, 冬瓜(連皮500克)。 將綠豆用涼水浸泡2小時, 冬瓜(連皮)切塊, 放入2片生薑加水煮沸, 改用文火繼續煲至熟爛為度。 食用時除去薑, 加入鹽調味。
煲豬肚
白茅根、玉米須、紅棗、豬小肚。 特色:祛濕消腫。 操作:將豬小肚洗淨切塊, 用鹽、生粉拌擦, 再沖洗乾淨。 先放入開水鍋煮15分鐘, 取出在清水中沖洗。 紅棗去核後, 與白茅根、玉米須一起洗淨, 用清水稍浸泡片刻, 再與豬小肚一起放入瓦罐內, 加入清水8碗左右。 大火煮沸後, 改用小火煲2個小時, 可加入適量食鹽和少量生油。
下焦濕熱吃什麼好呢?文中小編已經給大家整理了幾款能祛濕熱的食物以及食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