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頸椎病發生和加重的因素

頸椎病的發生與頸椎的解剖特點和生理功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它的發生和加重與頸椎間盤的退變, 並由此進一步造成的椎體及附件的變化有關。

頸椎間盤退變, 一方向與人類由爬行到直立行走和勞動有關;另一方面與生活習慣、職業、全身情況及內分泌有一定關係。 而且頸椎間盤退變, 往往伴有腰椎間盤的退變。

頸椎病的發生和加重, 還與生物力學有一定關係。 頸椎的好發部位之所以最常見於第5—6頸椎, 是由於頭頸部的負荷(包括自身重量和各種運動的負荷)集中在下頸段, 並以5—6頸椎的壓應力最大,

特別是長期低頭伏案的工作者, 第5一6頸椎常處於高壓力、高扭曲力狀態, 這樣第5—6頸椎最易、最早、最重地引起退變。 當然還有其解剖基礎, 頸椎的椎管矢狀徑由上而下逐漸減小, 最狹窄處為第5—6頸椎, 而此處又恰為脊髓頸膨大所在。 因此, 一旦出現退變, 則十分易出現症狀。 在頸椎骨質增生、韌帶鈣化等退化造成椎節制動後, 生物力學方面的因素會進一步加重頸椎病的病情。 頸椎屈曲時, 其壓力和扭曲力的最大承受椎節逐漸向下轉移, 而後伸時則逐漸向上轉移, 從而造成多節段的病變。 此外, 正常情況下, 頸髓在椎管內其側方和前、後方均有緩衝間隙, 頸椎的退變產物可破壞頸髓在椎管內既鬆弛又固定的生物力學平衡,
而產生脊髓受壓症狀。 處於正常狀態的椎動脈在側屈、旋轉時也可因關節—橫突角度的自控作用而不至於造成同側受壓、對側拉長的現象, 但骨質增生、椎關節不穩等情況可使這種自控的生物力學作用喪失, 造成同側椎動脈受壓或對側受拉而出現症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