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深覆合的疾病查詢

病因

1.全身因素

兒童時期全身慢性疾患所致頜骨發育不良, 後牙萌出不全, 後牙槽高度也不足, 而前牙尚繼續萌出, 前牙槽高度過大, 或下頜骨向前向上旋轉。

2.遺傳或先天因素

上頜發育過大;下頜支發育過長, 下頜骨向前向上旋轉。

3.磨牙嚴重頰舌向錯位

後牙過度磨耗, 使垂直距離降低。

4.口腔不良習慣

咬下唇, 對下前牙舌向壓力會造成下牙弓及下頜向前發育障礙, 形成下前牙區的擁擠、前牙深覆牙合、下頜後縮等畸形。 緊咬牙習慣者。

5.多數乳磨牙或第一恒磨牙早失

降低了頜間距離, 同時缺乏咀嚼力的刺激,

影響頜骨及牙槽的發育。

6.下頜的先天缺失部分切牙

乳尖牙過早缺失。 前牙無正常接觸而過度萌出。

發病機制

Ⅰ型

前牙牙槽骨或頜骨高度正常, 而後牙牙槽骨或頜骨高度不足。

Ⅱ型

前牙牙槽骨或頜骨高度過大或下頜體向上旋轉, 而後牙牙槽骨的高度正常。

Ⅲ型

前牙牙槽骨或頜骨的高度過大而後牙牙槽骨或頜骨的高度不足。

臨床表現

上中切牙垂直或內傾, 兩側切牙唇向傾斜, 或上切牙內傾而尖牙唇向, 或所有上前牙內傾, 前牙覆蓋小於3mm, 有時可為0-1mm;或上下前牙擁擠、內傾, 呈嚴重閉鎖, 可咬傷上前牙舌側或下前牙唇側齦組織, 引起急、慢性牙周炎而造成牙槽骨吸收, 牙齒鬆動等, 後牙為中性或遠中關係, 下牙弓均短縮。

深覆牙合的上牙弓其補償曲線和下牙弓矢狀曲線是相反的弧形, 下頜前伸及側向運動受阻, 下頜僅能作張閉式的絞鏈性動作;功能性下頜後縮, 唇肌及咀嚼肌張力正常或過大, 有的ICP緊咬時各肌電位均大。 面部頜骨外形發育尚好, 一般呈方面型。 面下1/3高度較短, 下頜角明顯突出, 下頜平面角為低角型。 深覆牙合的面形是下唇外翻, 形成橫的深頦皺紋, 頦部向前凸出, 鼻翼往外升高, 上唇短縮。

診斷

根據覆牙合程度將其分為3度

1.Ⅰ度

上前牙牙冠覆蓋下前牙牙冠的1/3以上至1/2處;或下前牙咬合在上前牙舌側切1/3以上至1/2處。

2.Ⅱ度

上前牙覆蓋下前牙冠長的1/2以上至2/3處;或下前牙咬合在上前牙舌側切1/2以上至2/3處(如舌隆突)者。

3.Ⅲ度

上前牙牙冠完全覆蓋下前牙牙冠,

甚至咬在下前牙唇側齦組織上;或下前牙咬合在上前牙舌側齦組織或硬齶黏膜上, 因此造成創傷性牙齦炎或黏膜損傷。 具體診斷可結合X線頭影測量分析。

治療

年齡較小正當生長發育期, 用附有平面導板(或斜面導板)和上前牙舌側雙曲舌簧的功能性矯治器, 刺激後牙繼續生長, 抑制前牙伸長, 但事先要對舌傾的前牙進行糾正, 然後再使上下牙弓長度協調, 糾正上下頜及牙弓關係。

1.Ⅰ型深覆牙合的治療

保持前牙牙槽骨的高度不變, 著重升高後牙高度。 採用上頜活動矯治器, 附有平面導板和牙合墊, 從最後一個牙開始逐個調磨牙合墊, 以便使逐對牙伸長接觸, 待後牙增高後, 再進行前牙舌向錯位和後牙遠中的糾正。

如年齡較大, 生長發育已停止, 矯治極為困難, 戴牙合墊及平面導板, 後牙不可能升高, 在盡可能矯正前牙位置後再用修復方法加高後牙以恢復頜間高度, 但必須在姿勢位的頜面間隙之內, 否則會出現顳下頜關節、肌肉症狀。

2.Ⅱ型深覆牙合的治療

保持後牙牙槽骨的高度, 壓低前牙, 如果前牙覆牙合不太深, 可採用固定矯治器或活動矯治器推上下前牙向唇側的辦法。 如果覆牙合較深者, 在上述前牙舌向錯位糾正後, 可於活動矯治器的唇弓上焊爪簧直接壓低之;或焊別針簧, 並在牙上粘鉤以壓低之;如果用edgewise、Begg等固定矯治器糾正, 則必須先推上前牙向唇側, 然後進行下頜的矯治。

3.Ⅲ型深覆牙合的治療

採取壓低前牙和升高後牙的辦法。 年齡較小者用活動矯治器上唇弓焊爪簧壓低上前牙;上前牙壓低後, 加平面導板以壓低下前牙, 並升高後牙;或平面導板、上前牙爪簧同時進行。 當然也可用固定矯治器或功能性矯治器矯治。

深覆合患者的注意事項

根據不同的症狀, 有不同情況的飲食要求, 具體詢問醫生, 針對具體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飲食標準。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深覆合的相關知識有了全新的認識了呢, 深覆合在我們生活中時有發生, 對於深覆合我們要做到早發現, 早治療, 避免病情嚴重的後果, 以上介紹的有關深覆合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