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
Jì Mǐ.
別名
粢米、穄米(《補缺肘後方》), 糜子米(《飲膳正要》)。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黍的種子之不粘者。 5~6月採收, 碾去殼用。
性味
甘, 平。
①《別錄》:"味甘, 無毒。 "
②《千金·食治》:"味甘, 平, 無毒。 "
③《本草拾遺》:"性冷。 "
歸經
入脾、胃經。
①《本草求真》:"入脾。 "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
功能主治
和中益氣, 涼血解暑。
①《別錄》:"主益氣, 補不足。 "
②《千金食治》:"益氣安中, 稷米補虛和胃, 宜脾。 "
③《日華子本草》:"治熱, 壓丹石毒, 能解苦瓠毒。 "
④《綱目》:"涼血解暑。 "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或研末。
注意
《日華子本草》:"多食發冷氣。 不可與川附子同食。 "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稷米的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