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liver cancer)是死亡率僅次於胃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見惡性腫瘤, 初期症狀並不明顯, 晚期主要表現為肝痛、乏力、消瘦、腹水等症狀。 臨床上一般採取西醫的手術、放化療與中藥結合療法, 但晚期患者因癌細胞擴散而治癒率較低, 因此要做到肝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做好肝癌的預防工作, 堅持“管水、管糧、防肝炎”的肝癌預防七字方針。
1、癌灶破裂出血:治療或自行壞死軟化, 在外力作用下, 如劇烈咳嗽、過度擠壓、嘔吐等, 腹壓驟然增高, 導致肝癌組織破裂出血, 也可自發破裂出血。 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臨床表現及預後。
2、消化道出血:肝癌合併肝硬化或門靜脈、靜脈內癌栓形成, 門靜脈壓增高, 導致食管下段、胃底靜脈曲張, 在粗糙食物或嘔吐等誘因作用下, 曲張靜脈破裂出血。 常可見黑便, 量大者可有胃部飽脹感或灼熱感,
3、繼發感染:由於肝癌的大量消耗, 體質消瘦, 或因放療、化療、手術等使白細胞銳減, 抵抗力降低, 導致局部易於感染。 如長期臥床的患者, 護理不當, 易生褥瘡、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 這些感染又會促使肝癌患者病情惡化, 臨床上出現發熱及相應的症狀和體征。 這將影響治療效果, 縮短生存期。
4、肝衰竭:肝衰竭是肝癌發展的最後階段, 尤其是合併肝硬化, 在出血、感染、手術創傷、水電解質紊亂、利尿劑的應用等誘發肝昏迷、肝腎綜合征, 個別出現暴發性肝衰竭, 很快造成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