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注射乙肝疫苗無效果的原因

按目前推薦的0、1、6個月免疫程式接種, 絕大多數人會取得較好的免疫效果, 但仍有5%~10%的人群血清中表面抗體滴度為陰性或達不到保護閾值, 醫學上稱為無免疫應答或弱免疫應答者。

臨床上用於檢測抗-HBs的試劑敏感度一般, 因此, 部分接種後檢測抗體滴度低或抗體陰性者, 可使用敏感試劑檢測複查。

無抗體產生的原因及對策

如果真的是無(弱)免疫應答者, 目前認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疫苗因素。 研究發現, 按0、1、6個月免疫程式接種疫苗, 產生抗體的滴度與注射疫苗的劑量、種類等相關。 此外, 與疫苗的保存也有關係,

疫苗的最佳貯運溫度為2攝氏度~10攝氏度。 一般而言, 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 而一旦凍結, 佐劑膠體完全被破壞, 疫苗也隨之失效。 有些人為圖方便, 一次性把三針免疫程式疫苗帶回家中, 但貯存方法不對, 以致疫苗失效。

2.機體因素。 研究表明, 排除檢測試劑因素, 一半以上無或弱免疫應答者本身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一般體檢僅查乙肝表面抗原(HBsAg), 若呈陰性便注射疫苗。 但是, 研究表明, 乙型肝炎患者中, HBsAg陰性的占5%~10%, 這類患者對乙型肝炎疫苗是沒有應答的。 如果檢測乙肝兩對半, 提示抗-HBc陽性, 說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 有必要使用敏感試劑複查, 並且檢測HBV DNA定量。 有些甚至要做肝組織活檢, 才能確定有無乙型肝炎病毒的現症感染。

人類對HBsAg的免疫反應與年齡、體重也有很大的關係。 疫苗接種後是否產生抗體, 與機體本身的免疫功能關係密切, 所以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愛滋病)、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情況(如惡性腫瘤、糖尿病、腎透析等)、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 都會降低機體對疫苗接種的抗體應答。 研究還表明, 含某種基因的人, 對乙肝疫苗的免疫應答較差。 此外, 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影響免疫效果, 例如每天吸煙超過5支者, 疫苗接種後抗-HBs應答率比不吸煙者低, 嗜酒者亦然。

3.接種因素。 實驗證明, 接種部位以上臂三角肌最優, 臂部其他部位的接種效果則較差, 這是因為除上臂三角肌外, 其他部位的脂肪較厚, 疫苗接種後一般僅在脂肪層中緩慢進入血循環,

從而影響了疫苗對體內免疫細胞的刺激。 在一定範圍內, 抗-HBs滴度隨疫苗接種次數的增加而提高。 經大量人群實驗證明, 目前使用的0、1、6個月的免疫程式效果最好, 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方案0、1、2個月的免疫程式效果也不錯, 但最好在第12個月加強一針。

對於以上非乙肝病毒感染因素和基因因素, 可通過嘗試以下方法來提高免疫應答水準:

加大接種劑量。 目前, WHO推薦三針劑量都為10微克, 對無應答或弱應答者, 按0、1、6、12個月免疫程式加大基礎免疫劑量(每劑20微克), 75%無應答和弱應答者抗體滴度可達標。 每隔兩個月給予20微克乙肝疫苗, 也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增加疫苗免疫次數。 對乙肝疫苗無應答, 且非乙肝病毒感染者進行一次或數次的加強免疫是有效的,

可以採用0、1、2、12方案或0、1、6、12方案。 改變疫苗種類。 通過改變疫苗組分或佐劑, 可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目前市售的乙肝疫苗中, 葛蘭素公司的甲乙肝聯合疫苗對無或弱應答者效果較好, 但價格較昂貴。

變更接種途徑。 常規肌內接種無應答者, 可改用皮內多次接種法。

“治療性疫苗”的現狀與真相

目前, 乙型肝炎治療的廣告滿天飛, 吹得天花亂墜, 加上商業利益的驅使, 很多不明就裡的新聞媒介也陷入某些別有用心的醫療機構或遊醫的圈套, 對廣大乙肝患者或攜帶者造成嚴重的身心損害, 有些患者甚至病情加重不治身亡。 對於治療性乙肝疫苗的問題,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展開研究,

結果是體外試驗效果不錯, 但體內試驗效果並不理想。 90年代掀起一股DNA疫苗熱, 被認為是真正有意義的治療性疫苗, 但由於DNA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組, 誘發宿主癌變可能, 同時可以誘導機體產生自身抗體, 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故還處於試驗研究階段。 現在一些大眾媒體上說的“治療性疫苗”, 實際上只是加大劑量的預防性乙肝疫苗, 至於是否對乙型肝炎患者有效, 必須經過嚴格的1~3期臨床試驗, 並且必須經過國家相關部門批准, 才能應用於臨床。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