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咳嗽的病因病機

咳嗽是指外感或內傷等因素, 導致肺失宣肅, 肺氣上逆, 衝擊氣道, 發出咳聲或伴咯痰為臨床特徵的一種病證。 歷代將有聲無痰稱為咳, 有痰無聲稱為嗽, 有痰有聲謂之咳嗽。 臨床上多為痰聲並見, 很難截然分開, 故以咳嗽並稱。

咳嗽是內科中最為常見的病證之一, 發病率甚高, 據統計慢性咳嗽的發病率為3%-5%, 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可達10%—15%, 尤以寒冷地區發病率更高。 中醫中藥治療咳嗽有較大優勢, 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

咳嗽既是獨立性的病證, 又是肺系多種病證的一個症狀。 西醫學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等以咳嗽為主症者可參考本病證進行辨證論治,

其他疾病兼見咳嗽者, 可與本病證聯繫互參。

病因病機

咳嗽分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 外感咳嗽病因為外感六淫之邪;內傷咳嗽病因為飲食、情志等內傷因素致臟腑功能失調, 內生病邪。 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 均是病邪引起肺氣不清失于宣肅, 迫氣上逆而作咳。

1、外感病因由於氣候突變或調攝失宜, 外感六淫從口鼻或皮毛侵入, 使肺氣被束, 肺失肅降, 《河間六書·咳嗽論》謂:“寒、暑、濕、燥、風、火六氣, 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 由於四時莊氣不同, 因而人體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區別。 風為六淫之首, 其他外邪多隨風邪侵襲人體, 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風為先導,

或挾寒, 或挾熱, 或挾燥, 其中尤以風邪挾寒者居多。 《景嶽全書·咳嗽》說:“外感之嗽, 必因風寒。 ”

2、內傷病因內傷病因包括飲食、情志及肺臟自病。 飲食不當, 嗜煙好酒, 內生火熱, 熏灼肺胃, 灼津生痰;或生冷不節, 肥甘厚味, 損傷脾胃, 致痰濁內生, 上千於肺, 阻塞氣道, 致肺氣上逆而作咳。 情志刺激, 肝失調達, 氣鬱化火, 氣火循經上逆犯肺, 致肺失肅降而作咳。 肺臟自病者, 常由肺系疾病日久, 遷延不愈, 耗氣傷陰, 肺不能主氣, 肅降無權而肺氣上逆作咳;或肺氣虛不能布津而成痰, 肺陰虛而虛火灼津為痰, 痰濁阻滯, 肺氣不降而上逆作咳。

咳嗽的病位, 主髒在肺, 無論外感六淫或內傷所生的病邪, 皆侵及於肺而致咳嗽, 故《景嶽全書·咳嗽》說:“咳證雖多,

無非肺病。 這是因為肺主氣, 其位最高, 為五臟之華蓋, 肺又開竅於鼻, 外合皮毛, 故肺最易受外感、內傷之邪, 而肺又為嬌髒, 不耐邪侵, 邪侵則肺氣不清, 失於肅降, 迫氣上逆而作咳。 正如《醫學三字經·咳嗽》所說:“肺為五臟之華蓋, 呼之則虛, 吸之則滿, 只受得本髒之正氣, 受不得外來之客氣, 客氣幹之則嗆而咳矣;亦只受得臟腑之清氣, 受不得臟腑之病氣, 病氣幹之, 亦嗆而咳矣。 ”《素問·咳論》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非獨肺也。 ”說明咳嗽的病變臟腑不限於肺, 凡臟腑功能失調影響及肺, 皆可為咳嗽病證相關的病變臟腑。 但是其他臟腑所致咳嗽皆須通過肺臟, 肺為咳嗽的主髒。 肺主氣, 咳嗽的基本病機是內外邪氣幹肺, 肺氣不清, 肺失宣肅,
肺氣上逆迫於氣道而為咳。 《醫學心悟·咳嗽》指出:“肺體屬金, 譬若鐘然, 鐘非叩不鳴, 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 自外擊之則鳴, 勞欲情志, 飲食炙賻之火自內攻之則亦鳴。 ”提示咳嗽是肺臟為了祛邪外達所產生的一種病理反應。

外感咳嗽病變性質屬實, 為外邪犯肺, 肺氣壅遏不暢所致, 其病理因素為風、寒、暑、濕、燥、火, 以風寒為多, 病變過程中可發生風寒化熱, 風熱化燥, 或肺熱蒸液成痰等病理轉化。

內傷咳嗽病變性質為邪實與正虛並見, 他髒及肺者, 多因邪實導致正虛, 肺臟自病者, 多因虛致實。 其病理因素主要為“痰”與“火”, 但痰有寒熱之別, 火有虛實之分, 痰可鬱而化火, 火能煉液灼津為痰。 他髒及肺, 如肝火犯肺每見氣火耗傷肺津,

煉津為痰。 痰濕犯肺者, 多因脾失健運, 水穀不能化為精微上輸以養肺, 反而聚為痰濁, 上貯於肺, 肺氣壅塞, 上逆為咳。 若久病, 肺脾兩虛, 氣不化津, 則痰濁更易滋生, 此即“脾為生痰之源, 肺為貯痰之器”的道理。 久病咳嗽, 甚者延及於腎, 由咳致喘。 如痰濕蘊肺, 遇外感引觸, 轉從熱化, 則可表現為痰熱咳嗽;若轉從寒化, 則表現為寒痰咳嗽。 肺臟自病, 如肺陰不足每致陰虛火旺, 灼津為痰, 肺失濡潤, 氣逆作咳, 或肺氣虧虛, 肅降無權, 氣不化津, 津聚成痰, 氣逆於上, 引起咳嗽。

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可相互影響為病, 病久則邪實轉為正虛。 外感咳嗽如遷延失治, 邪傷肺氣, 更易反復感邪, 而致咳嗽屢作, 轉為內傷咳嗽;肺臟有病, 衛外不固, 易受外邪引發或加重, 特別在氣候變化時尤為明顯。久則從實轉虛,肺臟虛弱,陰傷氣耗。由此可知,咳嗽雖有外感、內傷之分,但有時兩者又可互為因果。

特別在氣候變化時尤為明顯。久則從實轉虛,肺臟虛弱,陰傷氣耗。由此可知,咳嗽雖有外感、內傷之分,但有時兩者又可互為因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