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腹痛的病因病機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 恥骨毛際以上部位發生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種脾胃腸病證。 多種原因導致臟腑氣機不利, 經脈氣血阻滯, 臟腑經絡失養, 皆可引起腹痛。 文獻中的“臍腹痛”、“小腹痛”、“少腹痛”、“環臍而痛”、“繞臍痛”等, 均屬本病範疇。

腹痛為臨床常見的病證, 各地皆有, 四季皆可發生。

《內經》已提出寒邪、熱邪客於腸胃可引起腹痛, 如《素問·舉痛論》曰:“寒氣客於腸胃之間, 膜原之下, 血不得散, 小絡引急, 故痛。 熱氣留於小腸, 腸中痛, 癉熱焦渴, 則堅幹不得出, 故痛而閉不通矣。 ”並提出腹痛的發生與脾胃大小腸等臟腑有關。

《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對腹痛的病因病機和症狀論述頗詳, 並提出了虛證和實證的辨證要點, 如謂:“病者腹滿, 按之不痛為虛, 痛者為實, 可下之。 舌黃未下者, 下之黃自去。 ”

“腹滿時減, 複如故, 此為寒, 當與溫藥。 ”前條還明確指出了攻下後“黃苔”消退與否是驗證腸胃積滯是否清除的標誌。 同時還創立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治法方劑, 如治療“腹中寒氣, 雷鳴切痛, 胸脅逆滿, 嘔吐”的附子粳米湯, 治療“心胸中大寒痛, 嘔不能食, 腹中寒, 上沖皮起, 出見有頭足, 上下痛而不可觸近”的大建中湯等。 《諸病源候論·腹痛病諸候》首次將腹痛作為單獨證候進行論述, 並有急慢腹痛之論。 《醫學發明·瀉可去閉葶藶大黃之屬》篇, 明確提出了“痛則不通”的病理學說,

並在治療上確立了“痛隨利減, 當通其經絡, 則疼痛去矣”的治療大法, 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

病因病機

腹內有肝、膽、脾、腎、大腸、小腸、膀胱等諸多臟腑, 並是足三陰、足少陽、手陽明、足陽明、沖、任、帶等諸多經脈循行之處, 因此, 腹痛的病因病機也比較複雜。 凡外邪人侵, 飲食所傷, 情志失調, 跌僕損傷, 以及氣血不足, 陽氣虛弱等原因, 引起腹部臟腑氣機不利, 經脈氣血阻滯, 臟腑經絡失養, 均可發生腹痛。

1、外邪入侵六淫外邪, 侵入腹中, 可引起腹痛。 傷於風寒, 則寒凝氣滯, 導致臟腑經脈氣機阻滯, 不通則痛。 因寒性收引, 故寒邪外襲, 最易引起腹痛。 如《素問·舉痛論篇》曰:“寒氣客於腸胃, 厥逆上出, 故痛而嘔也。 寒氣客於小腸,

小腸不得成聚, 故後泄腹痛矣。 ”若傷於暑熱, 外感濕熱, 或寒邪不解, 鬱久化熱, 熱結於腸, 腑氣不通, 氣機阻滯, 也可發為腹痛。

2、飲食所傷飲食不節, 暴飲暴食, 損傷脾胃, 飲食停滯;恣食肥甘厚膩辛辣, 釀生濕熱, 蘊蓄腸胃;誤食餿腐, 飲食不潔, 或過食生冷, 致寒濕內停等, 均可損傷脾胃, 腑氣通降不利, 氣機阻滯, 而發生腹痛。 如《素問·痹論篇》曰:“飲食自倍, 腸胃乃傷。 ”

3、情志失調抑鬱惱怒, 肝失條達, 氣機不暢;或憂思傷脾, 或肝鬱克脾, 肝脾不和, 氣機不利, 均可引起臟腑經絡氣血鬱滯, 引起腹痛。 如《證治匯補·腹痛》謂:“暴觸怒氣, 則兩脅先痛而後人腹。 ”若氣滯日久, 還可致血行不暢, 形成氣滯血瘀腹痛。

4、瘀血內阻跌僕損傷, 絡脈瘀阻, 或腹部手術, 血絡受損,

或氣滯日久, 血行不暢, 或腹部臟腑經絡疾病遷延不愈, 久病人絡, 皆可導致瘀血內阻, 而成腹痛。 《血證論·瘀血》雲:“瘀血在中焦, 則腹痛脅痛;瘀血在下焦, 則季脅、少腹脹滿刺痛, 大便色黑。 ”

5、陽氣虛弱素體脾陽不足, 或過服寒涼, 損傷脾陽, 內寒自生, 漸至脾陽虛衰, 氣血不足, 或腎陽素虛, 或久病傷及腎陽, 而致腎陽虛衰, 均可致臟腑經絡失養, 陰寒內生, 寒阻氣滯而生腹痛。 正如《諸病源候論·久腹痛》所說:“久腹痛者, 臟腑虛而有寒, 客於腹內, 連滯不歇, 發作有時。 發則腸鳴而腹絞痛, 謂之寒中。 ”

綜上所述, 腹痛的病因病機, 不外寒、熱、虛;實、氣滯、血瘀等六個方面, 但其間常常相互聯繫, 相互影響, 相因為病, 或相兼為病, 病變複雜。 如寒邪客久, 鬱而化熱,

可致熱邪內結腹痛;氣滯日久, 可成血瘀腹痛等。 腹痛的部位在腹部, 臟腑病位或在脾, 或在腸, 或在氣在血, 或在經脈, 需視具體病情而定, 所在不一。 形成本病的基本病機是臟腑氣機不利, 經脈氣血阻滯, 臟腑經絡失養, 不通則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