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消渴的病因病機

1、稟賦不足早在春秋戰國時代, 即已認識到先天稟賦不足, 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內在因素。 《靈樞·五變》說:“五臟皆柔弱者, 善病消癉”, 其中尤以陰虛體質最易罹患。

2、飲食失節長期過食肥甘, 醇酒厚味, 辛辣香燥, 損傷脾胃, 致脾胃運化失職, 積熱內蘊, 化燥傷津, 消穀耗液, 發為消渴。 《素問·奇病論》說:“此肥美之所發也, 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內熱, 甘者令人中滿, 故其氣上溢, 轉為消渴。 ”

3、情志失調長期過度的精神刺激, 如鬱怒傷肝, 肝氣鬱結, 或勞心竭慮, 營謀強思等, 以致鬱久化火, 火熱內燔, 消灼肺胃陰津而發為消渴。

正如《臨證指南醫案·三消》說:“心境愁鬱, 內火自燃, 乃消症大病。 ”

4、勞欲過度房室不節, 勞欲過度, 腎精虧損, 虛火內生, 則火因水竭益烈, 水因火烈而益幹, 終致腎虛肺燥胃熱俱現, 發為消渴。 如《外台秘要·消渴消中》說:“房勞過度, 致令腎氣虛耗, 下焦生熱, 熱則腎燥, 腎燥則渴。 ”

消渴病的病機主要在於陰津虧損, 燥熱偏盛, 而以陰虛為本, 燥熱為標, 兩者互為因果, 陰愈虛則燥熱愈盛, 燥熱愈盛則陰愈虛。 消渴病變的臟腑主要在肺、胃、腎, 尤以腎為關鍵。 三髒之中, 雖可有所偏重, 但往往又互相影響。

肺主氣為水之上源, 敷布津液。 肺受燥熱所傷, 則津液不能敷布而直趨下行。 隨小便排出體外, 故小便頻數量多;肺不布津則口渴多飲。

正如《醫學綱目·消癉門》說:“蓋肺藏氣, 肺無病則氣能管攝津液之精微, 而津液之精微者收養筋骨血脈, 餘者為溲。 肺病則津液無氣管攝, 而精微者亦隨溲下。 ”

胃為水穀之海, 主腐熟水穀, 脾為後天之本, 主運化, 為胃行其津液。 脾胃受燥熱所傷, 胃火熾盛, 脾陰不足, 則口渴多飲, 多食善饑;脾氣虛不能轉輸水穀精微, 則水穀精微下流注入小便, 故小便味甘;水穀精微不能濡養肌肉, 故形體日漸消瘦。

腎為先天之本, 主藏精而寓元陰元陽。 腎陰虧虛則虛火內生, 上燔心肺則煩渴多飲, 中灼脾胃則胃熱消穀, 腎失濡養, 開闔固攝失權, 則水穀精微直趨下泄, 隨小便而排出體外, 故尿多味甜。

消渴病雖有在肺、胃、腎的不同, 但常常互相影響, 如肺燥津傷,

津液失於敷布, 則脾胃不得濡養, 腎精不得滋助;脾胃燥熱偏盛, 上可灼傷肺津, 下可耗傷腎陰;腎陰不足則陰虛火旺, 亦可上灼肺胃, 終至肺燥胃熱腎虛, 故“三多”之證常可相互並見。

消渴病日久, 則易發生以下兩種病變:一是陰損及陽, 陰陽俱虛。 消渴雖以陰虛為本, 燥熱為標, 但由於陰陽互根, 陽生陰長, 若病程日久, 陰損及陽, 則致陰陽俱虛。 其中以腎陽虛及脾陽虛較為多見。 二是病久人絡, 血脈瘀滯。 消渴病是一種病及多個臟腑的疾病, 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 且陰虛內熱, 耗傷津液, 亦使血行不暢而致血脈瘀滯。 血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機之一, 且消渴病多種併發症的發生也與血瘀密切有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