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晶狀體蛋白過敏性青光眼

病因

晶狀體蛋白逸出進入房水或玻璃體中。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多變, 多數患者表現為中等度的前房反應, 在水腫的角膜內皮層及晶狀體前表面伴有KP。 此外, 還有低度玻璃體炎、虹膜前粘連或後粘連形成及前房中可能發現殘餘的晶狀體物質。 本病患者均有晶狀體外傷或白內障手術後晶狀體皮質殘留在眼內的病史, 特別是殘留皮質與玻璃體混雜, 更易發生這種過敏反應。 一般經過24小時到14天的潛伏期後出現葡萄膜炎的症狀, 大多為前部葡萄膜炎。 前房炎性反應明顯, 有大量炎性細胞滲出,

偶爾可見前房積膿。 角膜後壁有大量羊脂樣沉著物, 虹膜腫脹, 後期可出現新生血管, 瞳孔縮小, 散瞳劑不易使瞳孔散大。 如果後部葡萄膜炎炎症反應嚴重, 可發現瞳孔區黃光反射。 急性炎症反應時眼壓偏低, 當炎症累及房角、小梁網, 引起該部組織發生病理改變時可使眼壓升高, 導致繼發性青光眼

檢查

1.皮內試驗

用晶狀體浸出液做皮內試驗, 可產生皮膚遲髮型過敏反應。

2.免疫學檢查

血清免疫球蛋白IgA與IgM的升高, 血清中測定出晶狀體蛋白抗體都有助於診斷。

3.房水細胞學檢查

診斷性前房穿刺術, 取出房水進行細胞學檢查, 如發現小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 對確定過敏性反應是有幫助的。

4.房水生化檢查

可見房水中高分子量可溶性晶狀體蛋白含量極低,

可以認為是與晶狀體溶解性青光眼鑒別的可靠證據。

5.組織病理學檢查

顯示損傷的晶狀體中有廣泛的中性粒細胞浸潤, 以及被淋巴細胞、上皮樣細胞及巨細胞形成的肉芽腫性炎症帶包繞。

診斷

臨床上只能根據病史, 眼內有晶狀體皮質殘留, 同時伴有嚴重的葡萄膜炎症狀和眼壓升高做出診斷。 事實上, 一般在臨床上對本病做出及時正確診斷比較困難, 往往是在患眼眼球摘除術後, 經病理檢查才能確診。

晶狀體過敏性青光眼必備的標準

①在房水或玻璃體標本中, 必須存在中性粒細胞。

②房水中有一定量的晶狀體蛋白質或晶狀體物質, 可解釋青光眼的發生, 因而晶狀體過敏症偶伴有眼壓升高,

方稱晶狀體過敏性青光眼。

治療

對晶狀體蛋白過敏性青光眼, 應針對病因去除免疫反應原, 即儘早手術摘除晶狀體, 或清除殘留晶狀體皮質。 術前應全身及局部應用皮質激素, 以控制葡萄膜炎, 同時應用高滲藥和碳酸酐酶抑制藥, 眼部可點用1%左旋腎上腺素或β受體阻滯藥等抗青光眼藥物。 術後仍需繼續使用皮質激素以消除殘存的色素膜炎症反應。 對遷延型病例可考慮應用免疫抑制藥及脫敏療法。

預後

有的病例出現嚴重色素膜反應, 病程比較遷延。

晶狀體蛋白過敏性青光眼的注意事項

多以清淡食物為主, 注意飲食規律。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晶狀體蛋白過敏性青光眼的相關知識有了詳細的瞭解了呢,

對於晶狀體蛋白過敏性青光眼這類型的疾病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避免延誤病情, 以上介紹的有關晶狀體蛋白過敏性青光眼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