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硬化症是指腦動脈的管壁由於脂類物質沉積和內膜受損, 血小板、纖維素等物質積聚在損傷的血管壁的內膜上, 使管壁結締組織增生, 內膜粗糙, 彈性減退, 管腔狹窄, 以至影響正常的血液迴圈和供氧, 而引起臨床症狀。
腦動脈硬化常發生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男性多於女性, 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長期吸煙、飲酒及精神緊張的人多見。 由於腦部長期慢性供血不足, 而引起大腦功能減退。 主要是高級神經功能障礙, 表現頭痛、視物昏花、耳鳴、聽力減退、肢體麻木, 或困乏無力以及睡眠障礙等。
症狀體征
1.病史 應注意年齡(45歲以上)和起病情況, 是否緩起, 病程較長, 有無高級神經活動不穩定症狀和彌散性腦損害症狀, 如頭昏、頭痛、倦怠乏力、嗜睡、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說話不清、吞咽困難、走路緩慢搖擺等, 注意有無性格改變及精神症狀, 如孤僻、淡漠、懶散、多疑、違拗、強哭強笑及癡呆現象。
2.一般體檢 注意有無全身動脈硬化體征, 如橈、肱、足背及顳動脈搏動弱, 管壁硬度, 俘腫、貧血等, 詳查心、肺、肝、脾等臟器以排除其他原因。
診斷檢查
1.神經檢查 著重觀察眼底視網膜動脈改變,
2.精神檢查 一般常規檢查。
3.輔助檢查 血膽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測定, 腎功能檢查, 心臟X線檢查及心電圖檢查, 腦電圖檢查。 並作血、尿常規, 血沉, 腦脊液檢查, 放射性核素腦血流測定。 頭顱X線平片, CT腦掃描, 以排除其他病變。
4.腦動脈硬化症診斷標準 (1)年齡45歲以下。 (2)高級神經活動不穩定的症狀及(或)腦彌漫性損害症狀。
治療措施
1.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 注意勞逸結合, 避免過度疲勞、精神緊張。 低鹽、低膽固醇飲食。
2.藥物治療
(1)鎮靜及安定藥:神經衰弱症狀群可給氯氮草(利眠甯)、安定、去甲羥基安定(舒寧)、芬那露、太息定及其他對症藥物。 如有興奮躁動, 可給氯丙嗪、泰爾登、氟呱啶醇等, 但宜慎用, 因可引起不可逆性低血壓及心臟意外;亦可給予安定10mg或奮乃靜5~10mg肌注, 1~2/d, 或同時口服奮乃靜4~8mg, 3/d。
(2)血管擴張藥:煙酸50~100mg, 地巴唑20mg,
(3)大腦代謝改善藥:谷氨酸2g或γ-氨酪酸1g, 3/d。 三磷酸腺苷20mg或胞二磷膽鹼1g肌注或靜滴, 1~2/d。 維生素B1、B6、B12。 其他如腦通、都可喜、喜得鎮、腦活素、銀杏葉製劑等也可選用。
預防
⑴體育鍛煉:鍛煉前, 應明確體育鍛煉的目的, 以愉快的心情參加。 應掌握循序漸進及持之以恆的原則, 全面鍛煉。 要嚴格掌握運動量。 避免在大量進餐, 喝濃茶、咖啡後兩小時內鍛煉, 也不應在運動後半小時內進餐或喝濃的飲料。
⑵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⑶注意加強體力和體育鍛煉。
⑷注意控制飲食, 合理膳食。 動脈硬化症患者, 忌吃下列食物:羊髓、肥肉、豬肝、豬腎、鴨蛋、鵝肉、醍醐、白酒、啤酒等。 預防動脈硬化的幾種食物:生薑、牛奶、大豆、大蒜、洋蔥、海魚類、蜜桔、山楂、茶葉、茄子、燕麥、甲魚、木耳、紅薯。
⑸護理,動脈硬化引起頭痛的護理應注意以下幾點:衛生宣教。不宜進食高膽固醇、動物脂肪飲食,如頭痛輕者,可給予對症治療。保持穩定的思想情緒,注意休息,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及社交活動。
⑹按摩,針灸治療腦動脈硬化症。
⑸護理,動脈硬化引起頭痛的護理應注意以下幾點:衛生宣教。不宜進食高膽固醇、動物脂肪飲食,如頭痛輕者,可給予對症治療。保持穩定的思想情緒,注意休息,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及社交活動。
⑹按摩,針灸治療腦動脈硬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