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脾虛怎麼調理 想要身體健康脾胃必須好

對於現代人而言, 脾虛是常有的事情, 你不要脾虛不礙事, 其實它和腎虛一樣的可怕。 脾虛往往和我們飲食不規律、睡覺不足等有關係。 那麼我們該如何調理脾虛呢?脾虛怎麼辦好呢?下文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方法吧。

我們很多人都希望帶來空調間, 這一舉動會使得本來脾臟就虛弱的人更加虛弱了, 從而引起很多疾病。

此時, 氣虛體質者進補的重點, 應該放在益氣健脾上, 以減輕脾虛的症狀, 改善自己的體質。

一般情況下, 引起脾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個是吃, 二是思, 三就是休息不好。

現代都市人群這三點都有。

他們常常飲食不規律、睡眠不足、心智焦慮, 極易引起脾胃失調。 那麼, 脾虛了會怎樣呢?中醫認為, 脾虛者會出現嘔吐、泄瀉、水腫、出血等症狀, 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與脾虛有關。

其實, 所謂脾虛, 是泛指因脾氣虛損, 而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症, 如果要追究其根本原因, 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不良習慣, 如作息時間不規律、飲食無節制或久病體虛。 因此, 白領們一定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尤其應該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否則, 不但會形成氣虛體質, 還會加重這種體質所引發的疾病。

那麼, 因為氣虛而導致的脾虛症狀, 除了治療, 日常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時候我們該如何補呢?

就日常生活而言, 經常用藥是不可取的, 用“兩豆”來補益才是良方。 所謂“兩豆”, 即指白扁豆和眉豆, 這兩種食物都屬於性平、味甘之物, 對於脾胃虛弱具有良好的補益作用。 下面, 我就為大家介紹這“兩豆”的功效。

白扁豆

白扁豆味道鮮嫩可口, 是我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它的營養價值較高, 其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 比大部分根莖菜和瓜菜都要高。 並且, 它既是滋補佳品, 又是一味良藥。 《會約醫鏡》中記載, 扁豆“炒用健脾止瀉”, 而在《本草綱目》中亦有雲:“白扁豆其性溫平, 得乎中和, 脾之穀也。 止泄瀉, 暖脾胃。 ”由此可見, 它有促進脾臟功能, 改善氣虛體質的作用。

中醫辨證治療脾虛的十大方法

如果你經常食欲下降, 或者總是有饑餓感,

但是吃了東西卻又有飽脹的感覺;如果你經常發現舌頭兩邊有明顯的齒痕, 或者舌苔發白而且舌苔很厚;如果你每天的排便形狀軟爛、黏膩, 大便溏薄;如果你經常四肢乏力、水腫、胸悶氣短、頭暈腦漲。 那麼這些症狀很有可能是脾虛引起的。

脾虛屬臟腑辨證中常見之證型, 以健脾益氣為治療大法。 鄒澍《本草經疏》歸納“脾虛十二證, 飲食勞倦, 傷脾發熱, 飲食不消化, 屬脾氣虛;傷食必惡食, 停食, 為恣飲湯水或冷茶、冷酒所致。 水腫屬脾氣虛, 兼脾陰虛;噎膈屬氣血兩虛, 由於血液衰少, 而非痰氣壅逆所成。 脾虛屬氣虛, 健忘屬氣血兩虛, 倦怠、嗜臥屬脾氣不足。 脾虛腹痛, 按之則止, 屬血虛;痞氣, 屬脾氣虛及氣鬱所致。 ”

脾虛以脾氣虛、脾陽虛多為常見,

多有腹脹、痞滿、消瘦、肢乏、泄瀉(或大便先硬後溏, 亦有表現為脾虛便秘者)、食減、水腫等症。 脾為濕土, 喜燥惡濕。 濕盛可以導致脾虛, 脾虛也可以生濕, 往往互為因果。 因脾虛失運, 水濕停留, 多屬本虛標實之證。 本虛為主者, 治多健脾, 佐以化濕;標實為主者, 則應以祛濕為主, 兼以運脾。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脾虛病症的治療方法。

1.脾虛嘔吐

證候: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 時作時止, 胃納不佳, 食入難化, 脘腹痞悶, 口淡不渴, 面白少華, 倦怠乏力, 舌質淡, 苔薄白, 脈濡弱。 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 胃氣上逆所致。 治則:健脾和胃止嘔。 主方:香砂六君子東加減。

2.脾虛泄瀉

證候:大便時溏時瀉, 遷延反復, 完穀不化, 飲食減少, 食後脘悶不舒,

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 面色萎黃, 神疲倦怠, 舌淡苔白, 脈細弱。 脾虛泄瀉由脾虛失運, 濕注腸道所致。 治則:健脾滲濕止瀉。 主方:參苓白術散加減。

3.脾虛水腫

證候:身腫, 腰以下為甚, 按之凹陷不易恢復, 脘腹脹悶, 食納減少, 面色不華, 神疲肢冷, 小便短少, 舌質淡, 苔白滑, 脈沉緩。 脾虛水腫由脾虛水停, 泛溢肌膚所致。 治則:溫脾利水消腫。 主方:實脾飲加減。

4.脾虛出血

證候:便血紫黯, 甚則黑色, 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 神疲乏力, 氣短聲低, 面白無華, 頭暈, 舌質淡, 苔薄白, 脈細無力。 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 血失統攝為罹。 治則:健脾益氣攝血。 主方:生脈飲合參附東加減。

5.脾虛帶下

證候:帶下綿綿, 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 無臭, 並且面色淡黃, 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腰酸腹墜,或下肢浮腫、便溏等。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運化無能,聚濕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致。治則:健脾益氣,升陽除濕。主方:完帶湯,水煎服。

6.脾虛經閉

證候:經閉,常兼見飲食不振,痞滿,大便不實等症。多因脾胃虛弱,健運失職,複為飲食所傷,飲食日見減少,導致生化之源不足,無血下達沖任胞宮而致經閉。治則:補脾胃、養氣血。主方:八珍東加減。

7.脾虛多涎

證候:神疲,面色萎黃,涎多清稀。《證治準繩·幼科》:“小兒多涎,由脾氣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治則:補益脾氣攝津。主方:五味異功散加減。

8.脾虛生風

證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氣微主證。脾虛引動內風,多由吐瀉或藥、食損脾所致。《張氏醫通·諸風門》:“若體倦神昏不語,脈遲緩,四肢欠溫者,脾虛生風也。”治則:補脾熄風。主方:六君子東加蠍尾、炮薑、肉桂。

9.脾虛如球

證候: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虛起如球,無赤痛,喜按。因脾虛挾濕或氣血不足,虛火壅於氣分所致。治則:補脾益氣為主,輔以祛邪之藥。主方:補中益氣東加減。

10.脾虛生熱

證候:面色萎黃,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舌淡苔黃膩,脈細數無力,煩渴不能多飲,皮屑增多,言語無力,小便短赤,耳鳴遺精。因脾虛所至內濕停滯,久而生熱,無養氣血,水濕不化,陰虛陽盛。治則:健脾益氣、養氣血為主,輔以清虛熱,滋腎陰。主方:人參健脾丸合知柏地黃丸加減。

結語:脾虛的人一定要注意了,如果你不管的話,會引起很多疾病的哦。其實,對於脾虛,治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保健了,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平時少貪涼,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等都不錯。

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腰酸腹墜,或下肢浮腫、便溏等。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運化無能,聚濕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致。治則:健脾益氣,升陽除濕。主方:完帶湯,水煎服。

6.脾虛經閉

證候:經閉,常兼見飲食不振,痞滿,大便不實等症。多因脾胃虛弱,健運失職,複為飲食所傷,飲食日見減少,導致生化之源不足,無血下達沖任胞宮而致經閉。治則:補脾胃、養氣血。主方:八珍東加減。

7.脾虛多涎

證候:神疲,面色萎黃,涎多清稀。《證治準繩·幼科》:“小兒多涎,由脾氣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治則:補益脾氣攝津。主方:五味異功散加減。

8.脾虛生風

證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氣微主證。脾虛引動內風,多由吐瀉或藥、食損脾所致。《張氏醫通·諸風門》:“若體倦神昏不語,脈遲緩,四肢欠溫者,脾虛生風也。”治則:補脾熄風。主方:六君子東加蠍尾、炮薑、肉桂。

9.脾虛如球

證候: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虛起如球,無赤痛,喜按。因脾虛挾濕或氣血不足,虛火壅於氣分所致。治則:補脾益氣為主,輔以祛邪之藥。主方:補中益氣東加減。

10.脾虛生熱

證候:面色萎黃,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舌淡苔黃膩,脈細數無力,煩渴不能多飲,皮屑增多,言語無力,小便短赤,耳鳴遺精。因脾虛所至內濕停滯,久而生熱,無養氣血,水濕不化,陰虛陽盛。治則:健脾益氣、養氣血為主,輔以清虛熱,滋腎陰。主方:人參健脾丸合知柏地黃丸加減。

結語:脾虛的人一定要注意了,如果你不管的話,會引起很多疾病的哦。其實,對於脾虛,治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保健了,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平時少貪涼,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等都不錯。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