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癲癇辨證要點

1.把握核心證候的特徵

卒然僕倒伴尖叫聲, 昏不知人, 口吐涎沫, 兩目上視, 肢體抽搐, 移時蘇醒並反復發作為本病的特徵。 其輕者發作次數少, 瞬間即過, 間歇期一如常人;重者發作次數多, 持續時間長, 間歇期常有精神不振、思維遲純等。

2.根據證候辨病位元

癲癇的病位在腦、心、脾、肝、腎、膽, 臨證時要根據不同的證候特點判斷出病位所在, 從而為治療奠定基礎。 若患者卒然昏僕倒地, 四肢抽搐, 牙關緊閉, 或有尖叫聲如豬羊, 醒後如常人, 根據心藏神、肝主風的功能特點, 判斷出病位主要在心與肝, 以心為主;若四肢抽搐不止,

眼睛上翻, 兩目上視, 或一側肢體抽搐, 繼則延及對側, 而意識尚清醒, 或平素痰多, 善欠伸等, 根據肝主風、風性善動的特點, 判斷出病位主要在肝;若口吐白沫或喉中痰鳴如拽鋸, 平素體胖, 或醒後多痰, 根據脾主運化水濕、脾為生痰之源的特點, 判斷出病位主要在脾, 其次為心;若突然神志不清, 少傾即醒, 醒後如 常人, 而無四肢抽搐, 發作時可有兩目直視, 似癡似呆, 頻頻翻眼, 時時低頭或有上肢瘈疭, 或有口角抽搐, 或見神志障礙突然發作, 棄衣而歌, 登高狂奔, 醒後如常人, 全然不知發作情況, 或有無節律、不協調等怪異病症, 如吮吸、咀嚼、尋找、叫喊、奔跑、掙扎等, 根據心主神明, 脾主運化水穀精微, 脾虛失於運化, 痰濁內生,
痰無處不在及怪病多責於痰的特點, 判斷出病位主要在心與脾;若發作時二便失禁, 平素或醒後腰膝酸軟, 健忘頭暈, 背項疼痛, 或五心煩熱等, 根據腎司二便、藏精、腰為腎之府的特點, 判斷出病位主要在腎。

3.根據證候辨病性

凡來勢急驟, 神昏卒倒, 不省人事, 口噤牙緊, 頸項強直, 四肢抽搐者, 病性屬風;凡發作時口吐涎沫, 氣粗痰鳴, 發作後或有情志錯亂、幻聽、錯覺, 或者夢遊者, 病性屬痰;凡發作時呆木無知, 呼之不應, 紮之不知痛, 平素或發作後有神疲胸悶、納呆、身重者, 病性屬濕;凡卒倒啼叫, 面赤身熱, 口流血沫, 平素或發作後有大便秘結, 口臭苔黃者, 病性屬熱;凡發作時面色潮紅、紫紅, 繼而青紫, 口唇發紺, 或有腦外傷、產傷等病史者,

病性屬瘀。 凡病之初起多屬實證, 日久多虛實夾雜。 痰濁為標, 正氣虛為本。 間歇期或久病不愈多屬虛, 發作期多實。

4.辨陽癇與陰癇

凡發作時先身有熱, 驚啼而發, 面色潮紅, 手足溫, 舌紅脈弦滑者, 為陽癇, 其發作時可見卒然僕倒, 不省人事, 四肢強痙拘攣, 口中有聲, 口吐白沫, 煩躁不安, 氣高息粗, 痰鳴漉漉, 口臭便幹, 舌質紅或黯紅, 苔黃膩, 脈弦滑, 陽癇為病在六腑肌膚之間, 易治;凡發作時先身冷, 可驚掣啼叫, 面色蒼白, 唇色青黯, 手足清冷, 舌淡苔白, 脈沉遲或沉細者, 為陰癇, 其發作時卒然僕倒, 不省人事, 口吐涎沫, 四肢抽搐無力, 手足蠕動, 四肢不溫, 二便自遺, 舌質淡, 少苔, 脈沉遲或沉細, 陰癇為病在五臟骨髓之內, 難治。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