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
Bái è.
別名
白塗(《說文》), 白善土(《別錄》), 白土子(《本草衍義》), 畫粉(《綱目》)。
來源
為沉積岩類岩石白堊的塊狀物或粉末。
原形態
由方解石質點和有孔蟲, 軟體動物和球菌類的方解石質碎屑組成。 為白色、淡綠色、淡黃色之無晶形粉末或土狀結塊。 質軟而輕, 手觸之有粗感, 舔之不粘舌。 多產于白堊紀之沉積岩中。
化學成份
主要成分為碳酸鈣, 夾雜物有少量的矽酸鋁、矽酸鎂、磷酸鈣、氧化鐵等。
炮製
《雷公炮炙論">雷公炮炙論》:"凡使白堊勿用色青並底白者。 先單搗令細, 三度篩過了, 又入缽中研之, 然後將鹽湯飛過曝幹。
性味
苦, 溫。
①《本經》:"味苦, 溫。 "
②《別錄》:"辛, 無毒。 "
③《藥性論》:"甘, 平。 "
歸經
《本草再新》:"入肺、腎二經。 "
功能主治
溫中, 澀腸, 止血, 斂瘡。 治反胃, 瀉痢, 吐血, 衄血, 眼弦赤爛, 臁瘡。
①《本經》:"主女子寒熱症瘕, 月閉積聚。 "
②《別錄》:"(治)陰腫痛, 漏下無子, 止泄利。 "
③《藥性論》:"主女子血結, 月侯不通, 能澀腸止痢, 溫暖。 "
④《日華子本草》:"治瀉痢, 痔瘺, 泄精, 女子子宮冷, 男子水髒冷, 鼻洪吐血。 "
⑤《醫林纂要》:"補肺生金, 解渴清暑。 治肺癰、痿, 止赤白痢, 和脾胃。 治霍亂腹痛。 "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 1.5~3錢。 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
《別錄》:"不可久服, 傷人五藏, 令人羸瘦。 "
附方
①治虛熱翻胃:白堊土一斤, 米醋一斤。
②治水瀉米穀不化, 晝夜不止:白堊一兩(火煆過), 乾薑(炮)一兩, 楮葉二兩(生研細)。 上三味, 搗研為末, 麵糊和丸, 如綠豆大。 空心米飲調下二十丸。 (《聖濟總錄》白堊丸)
③治衄血不止:白土末五錢, 井華水調服。 (《瑞竹堂經驗方》)
④治風赤爛眼, 倒睫拳毛:白土一兩, 銅青一錢。 為末, 每以半錢泡湯洗。 (《華佗方》)
⑤治臁瘡不幹:白善土煆研末, 生油調搽。 (《集玄方》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白堊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白堊具有溫中, 澀腸, 止血的功效, 白堊針對反胃, 瀉痢, 吐血等症狀也十分有效。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中藥的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