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骨盆環重建治療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是創傷中常見的嚴重損傷。 傳統上對骨盆骨折多採取保守治療, 如骨盆懸吊、骨牽引、石膏固定等, 致殘率高。 尤其是不穩定性骨盆骨折, 髖痛、下肢短縮、步態異常、功能障礙等後遺症更是常見。 許多研究發現內固定治療骨盆環骨折比外固定及保守治療方法好。 本科自2001年以來, 採用手術內固定骨盆環重建治療不穩定骨盆骨折17例, 療效滿足。

1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

17例中, 男11例, 女6例;年齡19~53歲, 平均29歲。 車禍傷11例, 高處墜落傷4例, 重物砸傷2例, 合併尿道損傷6例, 睾丸破裂1例, 膀胱破裂3例, 坐骨神經損傷1例。 入院時間傷後1h~24d。

全部病例拍攝X線片及CT掃描, 6例行CT三維重建。 骨折類型按Tile〔1〕分類:B14例, B22例, B31例;C15例, C22例, C33例。

2 治療方法

早期給予抗休克並積極處理危及生命的合併傷, 術前常規骨牽引, 13例傷後6~12d, 生命體征穩定後行骨折內固定手術;3例合併膀胱破裂者, 積極抗休克, 急診手術內固定, 1期修補破裂膀胱;1例外院治療24d後轉入本院, 傷後26d手術。

依據術前CT掃描及三維重建, 瞭解骨折類型, 選擇手術入路及固定方式。 恥骨支骨折、聯合分離者, 採用腹股溝或恥骨聯合上弧形切口重建鋼板鏍釘內固定;合併髖臼、髂骨骨折, 可行髂腹股溝切口, 鋼板鏍釘內固定;骶骨骨折、骶髂關節脫位, 則在髂脊後部外緣切口, 復位後, “C”臂X線機引導下垂直於髂骨外板鑽入2枚細克氏針至S1椎體,

位置滿足後拔導針, 沿導針方向擰入松質骨鏍釘至S1椎體中心。

3 結果

17例中隨訪13例, 時間6~28個月, 平均隨訪15個月。 骨折癒合, 骨盆環無畸形, 下地行走, 無腰腿痛。 採用Matta法, 測量雙下肢, 即在正位骨盆平片上測量從垂直於骶骨長軸線的橫線到兩側股骨頭上緣高度的差距。 9例術前下肢短縮者, 術後測量短縮0~8mm, 平均為2mm。 本組1例, 合併膀胱破裂、尿道斷裂者, 術後6周, 因假性動脈瘤破裂出血, 竇道形成, 後經手術切除修補, 傷口癒合。 其他無1例感染。

【併發症】
1. 腹膜後血腫。 骨盆各骨主要為松質骨, 盆壁肌肉多, 鄰近又有許多動脈叢和靜脈叢, 血液供應豐富, 盆腔與後腹膜的間隙又系疏鬆結締組織構成, 有巨大空隙可容納出血, 因此骨折後可引起廣泛出血。

巨大腹膜後血腫可蔓延到腎區、膈下或腸系膜。 病人常有休克, 並可有腹痛、腹脹、腸鳴減弱及腹肌緊張等腹膜刺激的症狀。 為了與腹腔內出血鑒別, 可進行腹腔診斷性穿刺, 但穿刺不宜過深, 以免進入腹膜後血腫內, 誤認為是腹腔內出血。 故必需嚴密細緻觀察, 反復檢查。

2. 尿道或膀胱損傷。 對骨盆骨折的病人應經常考慮下尿路損傷的可能性, 尿道損傷遠較膀胱損傷為多見。 患者可出現排尿困難、尿道口溢血現象。 雙側恥骨支骨折及恥骨聯合分離時, 尿道膜部損傷的發生率較高。

3. 直腸損傷。 除非骨盆骨折伴有陰部開放性損傷時, 直腸損傷並不是常見的合併症, 直腸破裂如發生在腹膜反折以上, 可引起彌漫性腹膜炎;如發生在反折以下,

則可發生直腸周圍感染, 常為厭氧菌感染。

4. 神經損傷。 多在骶骨骨折時發生, 組成腰骶神經幹的骶1及骶2最易受損傷, 可出現臀肌、膕繩肌和小腿腓腸肌群的肌力減弱, 小腿後方及足外側部分感覺喪失。 骶神經損傷嚴重時可出現跟腱反射消失, 但很少出現括約肌功能障礙, 予後與神經損傷程度有關, 輕度損傷予後好, 一般一年內可望恢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