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有種釣魚技巧叫逗魚呢?逗魚就是通過漁具在水下呈現運動狀態來吸引魚群的注意。 那麼逗魚方法是什麼呢?野釣逗魚技巧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小夥伴們一起看看吧。
釣魚技巧
一、“口相”不同決定“逗”的取捨
1)生口魚宜逗
我們常能遇到魚群的密度不大但食欲較好, 且沒有抗釣經驗的魚群, 只是由於水下障礙物較多, 魚看不見餌料, 或由於密度低饑餓程度不高覓食不積極, 這時候將鉤餌通過適當的提、拖、放等動作, 既方便魚類及時發現餌料, 也可以刺激魚類的覓食欲望,
2)猾口魚不宜逗
猾口魚由於多次被釣放、驚嚇、傷害, 警惕性相當高, 對於有異常行為的運動物體常保持戒備行為, 具有較強的抗釣經驗, 不輕易上鉤。 如果我們將鉤餌在它們身邊拖來蕩去, 沒有一個穩定的狀態, 會使它們感到沒有安全感, 從而不敢大膽覓食。 所以, 在垂釣猾口魚群的時候, 不宜使用“逗釣”法。
二、魚種不同決定逗的取捨
1)鯽魚適宜逗
漁諺有“勤提勤動魚上鉤勤”的說法, 這種“逗”法一般較適宜釣鯽魚。 因為鯽魚是一種好動但智商較低較好釣的魚種, 通過“勤提勤動”來刺激鯽魚的食欲, 常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但是, 我講的釣鯽魚宜“逗釣”, 是指就魚種比較而言, 如果鯽魚長期受垂釣驚嚇、傷害有了抗釣經驗已經猾口了,
2)兇猛性魚類宜逗
凡兇猛性魚類基本都喜食動態的餌料, 對於死餌大都不感興趣。 如:黑魚、桂魚、翹嘴、鯰魚等魚種, 通過觀察它們的食譜中大多存在一個“活”字, 如:活魚、活蝦、活泥鰍等。 同餌料種類的情況下, 通過我們人為的使其“活”起來, 它們就會來追捕覓食, 所以, 兇猛性魚類宜“逗”。
3)鯉魚不適宜逗
通過有關養殖技術資料及長期的垂釣實踐我們瞭解到, 鯉魚是一種智商較高行動謹慎的魚種。 它們在覓食的時候警惕性很高, 對不熟悉的食物或動態餌料, 一般不敢貿然開口。 即使是它們喜歡的餌料, 也是要經過多次的觀察、試探、品嘗後才開始覓食。
當鯉魚在窩子裡轉悠的時候,
三、個體大小決定逗的取捨
1)個體小的宜逗
釣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 就是小魚膽子大大魚膽子小, 個體較小的魚類由於遭受的傷害少經驗不足, 對於動態的食物有本能的爭搶追逐習性, 其結果常是上當受騙。
2)個體較大的不宜逗
個體較大的成年魚類, 由於歷盡磨難經歷的危險較多,
四、垂釣環境決定“逗”的取捨
1)水深、混的宜逗
當水體較渾濁且水較深的情況下, 水下的光線較暗, 倒影、雜訊干擾較小, 魚類有一定的安全感敢大膽覓食, 這樣的條件下適宜“逗“釣
2)水清、淺的不宜逗
當水體清澈透明的狀態下, 水下光線較強。 當水體的透明度較高而水體又較淺的情況下, 水面的倒影晃動清晰、雜訊干擾傳遞大, 常會使得魚類很少到這樣的環境下覓食,
五、密度大小決定逗的取捨
1)密度小的宜逗
在空間、食物量一定的情況下, 魚群的密度越小其饑餓程度越低食欲越小, 覓食的積極性越差, 如果不加以“逗”釣, 難以刺激它們的覓食欲望, 所以, 在明知魚群密度較小或食欲較差的情況下應以“逗”來取之。
2)密度過大的不宜逗
在其他條件良好的前提下, 食物量一定, 魚群的密度大小與食欲強弱成正比。 當魚群的密度較大時候, 它們在覓食的時候往往存在搶食行為, 常出現在窩子裡上下翻飛爭搶食物的亂口現象, 常使浮漂傳遞出假訊號,給掌握提杆時機帶來困難,在此種魚情情況下,你如果再施以“逗”引,會加劇魚群瘋狂,增加空竿機率。所以當魚群密度已經過大而且食欲旺盛的時候,不宜再使用“逗”釣。
野釣的“逗魚”技巧
一、就是拋鉤入水以後一般在2到3分鐘左右,如無魚動鉤就提竿將釣線輕輕提起5--15公分左右後再慢慢放下,這樣鉤基本上在窩位中不移位,只是上下動了一下,會吸引魚的注意,前來搶食。此名雲:“提逗”。
二、是直接拉線、漂不離水,使線拖著鉤子在窩內20到30公分左右的範圍裡(或前或後、或左或右)幾個不同方向拖動,拖動5至10公分左右就松放線使底鉤沉底,拖動時要輕慢,每間隔三分鐘左右如無魚動鉤就再進行第二次,如此往復直至中魚。此名雲:“拖逗”。
三、有時可以暫不用浮標,完全憑手上感覺來進行逗釣。方法是:提竿將鉤餌停在水中或水面不動,時間可長可短,感覺咬鉤餌拉動魚線就揚竿,此釣法持竿費力,精神集中,容易使人疲勞,所以要有耐心和耐力,主要用於釣浮效果較好。此名雲:懸逗:又叫手逗。
四、在流動水域垂釣時請注意了,在應對“走漂”採取“跑鉛”釣法的基礎上,也可以“逗”。因為魚有個逆水向上游、戲水帶覓食的習性。它們也是一個個的小群體集中活動,在不是很急的流水中上下來回地遊動著覓食,我們可以持竿在距窩一米左右的上游方輕輕地下鉤,注意:不要一次就放到底,讓鉤子順水下移,估計離窩有10到20公分的時候,再全部放下,在這段時間內就已經形成在逗魚了,往往就有魚咬餌一拖就跑,中魚在鉤了。此名雲:移逗。
結語:上面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關於逗魚的知識,大家應該知道什麼情況下是可以逗魚的吧。有些時候是不適合逗魚的哦。希望以上小編整理的這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最後小編祝大家釣魚都有好收穫。
常使浮漂傳遞出假訊號,給掌握提杆時機帶來困難,在此種魚情情況下,你如果再施以“逗”引,會加劇魚群瘋狂,增加空竿機率。所以當魚群密度已經過大而且食欲旺盛的時候,不宜再使用“逗”釣。野釣的“逗魚”技巧
一、就是拋鉤入水以後一般在2到3分鐘左右,如無魚動鉤就提竿將釣線輕輕提起5--15公分左右後再慢慢放下,這樣鉤基本上在窩位中不移位,只是上下動了一下,會吸引魚的注意,前來搶食。此名雲:“提逗”。
二、是直接拉線、漂不離水,使線拖著鉤子在窩內20到30公分左右的範圍裡(或前或後、或左或右)幾個不同方向拖動,拖動5至10公分左右就松放線使底鉤沉底,拖動時要輕慢,每間隔三分鐘左右如無魚動鉤就再進行第二次,如此往復直至中魚。此名雲:“拖逗”。
三、有時可以暫不用浮標,完全憑手上感覺來進行逗釣。方法是:提竿將鉤餌停在水中或水面不動,時間可長可短,感覺咬鉤餌拉動魚線就揚竿,此釣法持竿費力,精神集中,容易使人疲勞,所以要有耐心和耐力,主要用於釣浮效果較好。此名雲:懸逗:又叫手逗。
四、在流動水域垂釣時請注意了,在應對“走漂”採取“跑鉛”釣法的基礎上,也可以“逗”。因為魚有個逆水向上游、戲水帶覓食的習性。它們也是一個個的小群體集中活動,在不是很急的流水中上下來回地遊動著覓食,我們可以持竿在距窩一米左右的上游方輕輕地下鉤,注意:不要一次就放到底,讓鉤子順水下移,估計離窩有10到20公分的時候,再全部放下,在這段時間內就已經形成在逗魚了,往往就有魚咬餌一拖就跑,中魚在鉤了。此名雲:移逗。
結語:上面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關於逗魚的知識,大家應該知道什麼情況下是可以逗魚的吧。有些時候是不適合逗魚的哦。希望以上小編整理的這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最後小編祝大家釣魚都有好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