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的“比砒霜還毒的食物”中有一種是新鮮蠶豆。 傳說食後會引起過敏性溶血綜合病症, 出現全身乏力、貧血等症狀。 蠶豆真的有這麼危險嗎?
蠶豆確實可能導致傳說的“過敏性溶血綜合病症”, 被稱為“蠶豆中毒(Favism)”。 不過這種症狀只發生在體內缺乏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的人群中。 對這些人來說, 其他可能導致溶血的因素也有可能引發症狀, 比如感染或者某些藥物。 蠶豆引發的病例也有記載, 孩子的發生風險比成人要高。 生吃新鮮蠶豆引發症狀的風險最高, 不過熟的新鮮蠶豆、幹蠶豆, 甚至吸入蠶豆花粉都有風險。
實際上豆類中含有一些植物毒素, 比如植物凝集素(Lectin), 倒是可以導致正常人中毒。 這種毒素存在於多種豆類之中, 含量各不相同。 紅芸豆中含量最高, 可達20000~70000單位。 這樣的豆最少只要四五顆就能引發中毒症狀。 白芸豆比較低, 大概在紅色豆的三個之一。 而傳說“比砒霜還毒”的蠶豆, 則只有紅芸豆的5-10%。
相關百科:蠶豆進入百科 蠶豆的營養價值· 蠶豆營養價值 增強記憶力有健腦作用· 蠶豆的功效與作用 健腦降低膽固醇· 蠶豆病的症狀 蠶豆過敏者一定不能吃· 孕婦能吃蠶豆嗎?凝集素一般不會造成致命後果。 通常的症狀是嚴重的噁心、嘔吐、拉稀以及腹痛等。 一般情況下, 這些症狀能夠在短時間內緩解恢復。
另外, 豆類中含有一些所謂的“反營養物質”, 比如蛋白酶抑制劑和皂苷(Saponin)。 蛋白酶抑制劑沒有實質上的毒性, 不過它們會抑制蛋白酶活性, 從而降低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效率。 所以, 它們在傳統上被當作反面形象。 不過, 一些新的研究發現一些蛋白酶抑制劑對健康具有積極作用。 比如, Bowman-Birk inhibitor (BBI), 在口服的情況能夠發揮抗癌作用。
作者簡介:
雲無心, 清華大學生物學碩士、美國普渡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 現在美國從事蛋白質應用方面的研究。 《吃的真相》作者。
相關百科:蠶豆進入百科 蠶豆的營養價值· 蠶豆營養價值 增強記憶力有健腦作用· 蠶豆的功效與作用 健腦降低膽固醇· 蠶豆病的症狀 蠶豆過敏者一定不能吃· 孕婦能吃蠶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