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粗糧的一種, 香香甜甜的味道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不過, 要提醒大家的是有6種人是不適合吃玉米的。 除此之外, 吃玉米還應該要注意幾點細節, 這樣才不會危害到我們的健康。
6種人不宜吃玉米
缺鈣、鐵等元素的人群。 因為粗糧裡含有植酸和食物纖維, 會結合形成沉澱, 阻礙機體對礦物質的吸收。
患消化系統疾病的人群。 如果患有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或是胃潰瘍, 進食大量粗糧易引起靜脈破裂出血和潰瘍出血。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如果長期每天攝入的纖維素超過50克, 會使人的蛋白質補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
體力活動比較重的人群。 粗糧營養價值低、供能少, 對於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而言營養提供不足。
生長發育期青少年。 由於生長發育對營養素和能量的特殊需求以及對於激素水準的生理要求, 粗糧不僅阻礙膽固醇吸收和其轉化成激素, 也妨礙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
老年人和小孩。 因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減退, 而孩子的消化功能尚未完善, 消化大量的食物纖維對於胃腸是很大的負擔。 而且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率比較低, 不利於小孩的生長發育。
吃玉米的注意事項
變質玉米可致癌, 玉米容易被黃麴黴菌污染, 而黃麴黴菌產生強致癌物黃麴黴毒素,
南方人喜食大米, 從健康角度來看, 單純吃大米並不科學, 建議增加些雜糧, 特別應把玉米看成是維護健康的重要食品, 並儘量吃新鮮玉米。 吃玉米時應注意嚼爛, 以助消化。 腹瀉、胃塞脹滿、胃腸功能不良者一次不可多吃。
那麼, 在煮玉米時還有哪些竅門呢?
煮玉米的小妙招
留件“衣服”, 鎖住水分。 有人會習慣把玉米“扒光”, 把皮剝得乾乾淨淨進行“裸”煮, 但這樣往往會使玉米在煮的過程中流失其營養成分, 也容易使玉米失去原來應有的Q彈口感。 所以煮玉米時, 最好還是給它留兩件“衣服”。 就是把表層的綠色葉子剝掉, 剩下最貼近玉米粒的白色那層“衣”。
煮前泡一泡, 口感會更妙。 在下鍋煮之前, 最好先把玉米放入冷水中浸泡20~30分鐘, 再開大火煮熟。 這樣是為了保留玉米本身的維生素, 吃起來清香且有嚼勁。 此外, 玉米也有不同品種, 而不同的玉米烹煮的時間也是有所不同的, 南方最常見的甜玉米以及老玉米, 在水開後, 再煮8分鐘為妙, 而白色的糯玉米則更久一些, 10分鐘為佳。
“鹹”煮玉米, 甜度大增。 水開後, 往煮玉米的水中加入一點食用鹽, 鹽可以把玉米的甜度催化出來, 同時也可以強化玉米的口感, 對玉米起到提味的作用。
加點小蘇打, 營養再升級。 如果想吃到更有營養的玉米, 不妨試一下在煮玉米時,
玉米營養價值高, 多吃好處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