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中毒就被稱為血色病, 該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原發性血色病一般是遺傳所致;而繼發性血色病則可能因地中海貧血、骨髓造血活躍、反復輸血等有關。 當然, 日常生活中, 過多地飲酒、吃藥、攝入鐵元素, 也會導致該疾病的發生。
病因
鐵中毒大多是由於誤食過量硫酸亞鐵所致。 幼嬰可因內服硫酸亞鐵40mg~1.5g發生嚴重中毒, 甚至死亡;較大小兒有因誤服10~15粒糖衣亞鐵丸(每丸0.3g)中毒致死;也有因食鐵鍋裡煮的酸性水果而引起鐵中毒。 注射鐵製劑過量可以發生嚴重中毒。
臨床表現
1.在誤食鐵劑30分鐘後到2小時,
2.繼後2~6小時為無症狀期, 病人表面現象較好, 此時鐵聚集於線粒體和各器官中。
3.在內服大量鐵劑約12小時以後, 由於鐵劑導致細胞損傷因而發生低血糖和代謝性酸中毒, 同時可有發熱、白細胞計數增多和昏迷等, 患兒出現遲發性休克, 此時血清鐵可高達89.5μmol/L(500μg/dl)以上。
4.內服鐵劑2~4天后發生肝腎損害, 出現肝大、黃疸、肝功能異常, 以至肝衰竭。 血尿, 尿中有蛋白及管型。
5.食入鐵劑2~4周以後常因瘢痕形成而殘存。 若長期內服大量鐵劑, 可能引起肺、肝、腎、心、胰等處的含鐵血黃素沉著症,
診斷
根據典型的皮膚色素, 肝脾腫大, 血糖增高, 一般診斷不難。 但尚需化驗資料協助確診, 如血漿鐵需超過35.8μmol/L, 血漿鐵蛋白鐵結合飽和度應超過50%及皮損活檢在真皮中見大量含鐵血黃素顆粒及鐵染色陽性, 尿糖和過量的尿膽原, Rous試驗在尿沉渣中發現含鐵細胞。
如何預防
1、應用鐵製劑時, 禁用二硫丙醇。 本品分子中有2個活性巰基, 與金屬的親和力大, 能奪取已與組織中酶系統結合的金屬, 形成不易分解的無毒化合物, 從尿中排出, 而恢復酶系統的活性, 故有解毒功效。 在治療金屬中毒時, 必須反復給予足量的本品, 使游離的金屬全部與二巰丙醇相結合, 直至排出為止。
2、應用鐵製劑時, 禁用二硫丙醇。
3、生產場所應採取防塵措施, 加強宣傳教育、密閉塵源。
結語:鐵中毒, 一般我們可將其理解為體內攝入的鐵元素過多, 當然它還有遺傳等因素。 臨床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甚至昏迷等, 因此, 平時應注意預防。 不過過多地攝入鐵製劑, 當服用鐵製劑時, 不要服用二硫丙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