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一種讓人站不起來, 又坐不下去的痛苦, 很多人都深受著它的折磨。 身為成年人的我們對於便秘都是這麼的無可奈何, 更何況是天真爛漫的孩子們呢?那麼家長們在面對小兒便秘的時候, 應該怎麼辦呢?趕緊讓下文解答您心中的疑惑吧!
【定義】
便秘, 是指少兒排出糞便的週期延長, 每2至3天或更長時間排便一次。 排便沒有規律, 或大便乾燥, 常有排便困難感或排便不盡感。 不包括各種疾病(如腸 道炎症、 腸道息肉等)所導致的大腸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便秘。 在少兒亞健康狀態, 便秘並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
【判斷依據】
1. 以排便不暢為幾乎唯一不適感, 其他不適感均為繼發, 如腹痛、腹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頭暈、睡眠不安等。
2. 上述排便不暢的情況連續發生兩次以上, 持續時間一般在兩周以內。 如超過兩周, 則應注意排除某些胃腸道疾病和腸道外疾病。
3. 便秘引起少兒哭鬧或煩躁不安, 學齡兒童可能引起學習效率下降。
4. 不是任何一種軀體疾病或消化系統疾病的一部分(繼發症狀)。
5. 排除藥物因素所致的便秘。
【發生原因】
1.不良的飲食習慣
(1)飲食過於精細, 高脂肪、高蛋白攝入過多, 膳食纖維攝入過少, 蔬菜品種單調, 水果攝入量明顯不足。
(2)進食量減少, 每日進食量明顯低於過去的水準, 特別是有些肥胖少兒為了減肥而過度節食等。
(3)平時不愛喝水, 飲水量少等。
2.不良的生活習慣
(1)長期久坐, 缺乏運動。
(2)不良的排便習慣, 如不按時排便、有意抑制便意等。
(3)早晨起床晚, 錯過最佳排便時間。
3.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可通過中樞神經產生中樞神經遞質作用於神經系統, 使腸神經系統異常或影響消化道激素調節從而導致排便障礙。 如少兒課業負擔過重, 學習壓力大, 特別是不良的家庭因素(單親家庭、家庭暴力等)而導致的生活習慣或環境的改變等。
【調理原則】
便秘與個體身體狀況, 飲食因素, 生活習慣及精神因素等密切相關, 故調理原則主要是通過推拿按摩, 補養氣血, 健脾生津, 增水行舟, 同時均衡飲食, 改變生活習慣等綜合干預。
【調理方法】
1.保持精神愉快,
2.培養好的生活習慣
(1)養成每日晨起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 每日排便1次, 最好早晨定時蹲廁, 排便時間應選擇在晨起後1小時為佳, 排便時間不要過長, 最好在5分鐘內。
(2)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 根據少兒身體情況制定鍛煉計畫, 如散步、體操等。 經常鍛煉腹壁肌肉和做深呼吸鍛煉膈肌, 以增加輔助排便的力量。 也要加強肛提肌的鍛煉, 以利於排便時肛門正常的舒張。
(3)要多飲水, 每晚睡前喝蜂蜜水可以清洗腸胃。 每日晨起口服淡鹽水, 以利於排便。 無胃腸道疾病的少兒可用米醋一勺(10g左右)加蜂蜜兩勺(20g左右), 再加5倍的溫水調勻, 餐後飲用。
3.飲食調攝
(1)多吃水果。 含膳食纖維較多的水果在改善便秘方面效果較好,
(2)多吃蔬菜和粗糧。 可多食用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 如粗制的五穀雜糧、蔬菜, 如山芋、蘿蔔、洋蔥、蒜苗等, 這類食物同時也富含B族維生素, 可預防便秘。 另外, 紅薯、玉米、燕麥、蕎麥等粗糧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 也有防治便秘的功效。 應該吃10種以上的此類食物才能保證纖維素的獲取量。
(3)易有便秘症狀的少兒還可補充油脂類食物, 炒菜時可多放點植物油,
(4)經常飲用優酪乳可以有效緩解便秘, 因為其中所含的乳酸桿菌能改善腸道的生態平衡。 易便秘者, 可將早餐的牛奶改成優酪乳。 若在優酪乳中加入香蕉、草莓、獼猴桃、蘆薈等果粒, 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