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流行期間, 衛生部公佈了“快速提高免疫力”的藥物, 其中之一為維生素C。 維生素C價格低廉, 購買方便(在OTC藥店中可買到), 服用方便……故許多人為提高免疫力, 長期當作補品而濫用維生素C, 最大劑量達到一天幾十片, 結果出現血尿、腹痛和腹瀉等副作用。 筆者在門診進行“藥物諮詢”時, 常常有人前來諮詢:過量服用維生素C, 到底有否副作用?
維生素C因能防治壞血病故又名抗壞血酸, 它廣泛存在於新鮮水果、綠葉蔬菜和肉類中, 中藥山楂、烏梅、蒼耳子和醋柳果中含量極為豐富。 故正常人並不缺乏, 一般人不必常服用維生素C。
臨床上維生素C主要用於:防治壞血病, 克山病, 高鐵血紅血症, 慢性金屬中毒, 促進傷口癒合, 過敏性皮膚病, 各種貧血, 對感冒、高脂血症、促進生長發育、抗衰老、治療眼燒傷及白內障也有一定作用, 同時還用於急慢性傳染病、肝炎的輔助治療。
以前認為, 維生素C的毒性很小, 即使口服過量, 也僅僅發生輕微的噁心、嘔吐、腹瀉等。 但近年來根據臨床觀察及動物實驗, 證明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C, 會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 筆者參閱國內外多種資料, 概述如下:
(一)國外權威機構研究表明, 凡想增加對感冒抵抗力而長期、過量服維生素C的人, 其體內維生素C的含量反而減少。 這是由於服用大劑量改變了體內維生素C的調節機制,
齒齦腫脹及出血, 牙齒鬆動)。
(二)生長期兒童服用大劑量維生素C, 可使兒童日後易患骨病, 因大劑量維生素C會損害成骨細胞的形成過程。
(三)每日口服維生素C4克以上, 一周後可發生尿路草酸鈣結石和腎結石, 嚴重者可致血尿和腎絞痛。 因過量維生素C使尿液呈酸性, 而導致草酸鹽結石。
(四)大劑量維生素C可對抗肝素和雙香豆素的抗凝血作用, 導致血栓形成, 這使原有心腦血管病者更易發生腦梗塞(中風)。
(五)攝入大劑量維生素C可使尿中排出增加, 因其還原性可產生尿糖的假陽性反應, 有礙于糖尿病患者的診治與確切掌握降糖藥物的劑量。
(六)大劑量維生素C可降低婦女的生育力, 且影響胚胎的發育。 因大劑量維生素C易使體內形成“酸性體質”, 這不利於生殖細胞的發育。
(七)每日維生素C劑量超過3克時, 可導致腸蠕動增強, 引起某些人腹部絞痛與腹瀉。
(八)維生素C與含有維生素B12的食物同時攝入, 可破壞相當量的維生素B12;而維生素B12大量破壞後, 使人易患貧血。
綜上所述, 雖然維生素C是維持人體代謝所必需的物質, 對防治多種疾病有很重要的臨床價值, 但是過量攝入, 對人體無益, 甚至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