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膳食>營養飲食>正文

老人有心腦血管病一定不要吃太飽

早在元朝時期, 著名的蒙古族營養學家、醫學家忽思慧, 就在他的《飲膳正要》中告訴我們“故膳養性者, 先餓而食, 食勿令飽;欲數而少, 不欲頓而多;蓋飽中饑, 饑中飽。 飽則傷肺, 饑則傷氣。 若食飽, 不得便臥, 即生百病”。 這些都是寶貴的飲食養生經驗, 告訴我們正確的養生之道。

第一, 要養成膳食養生的好習慣, 不要等餓了再吃飯, 在感覺餓了之前就要吃飯。 因為在我們人體內, 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規律的, 食物從口腔進入到消化吸收的過程是4~5個小時, 然後再進入下一個進食、消化、吸收過程,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一日三餐周而復始的原因,

它是維繫我們的生命、保證我們身體健康的源泉。

第二, 在吃飯的時候, 不要吃得過量, 八分飽即可。 按食物的消化規律, 每日三餐, 兩餐之間適當加一些零食、水果即可。 如果吃得過飽, 會增加腸胃負擔, 使血液集中到腸胃, 使心、腦等重要器官相對呈缺血狀態。 如果老年人患有高血壓或冠心病, 腦卒中發生的幾率就會增加。 我父親就是因為多吃了半個包子, 再加上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原因, 吃飽飯後不久又去洗臉, 就在低頭的時候, 大腦由於供血不足, 導致突發腦卒中而去世。 如果那時我懂得一點營養知識, 如果那次讓父親少吃半個包子, 如果不是低頭洗臉, 我的父親不至於那麼早就離開我們。

第三, 如果實在掌握不了吃八分飽的準確量, 我介紹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吃飯的時候, 吃到還沒有飽, 還有一點餓的感覺時, 就離開飯桌。 這就叫做“飽中饑, 饑中飽”。 因為我們在吃飯的時候達不到細嚼慢嚥的程度, 每口飯在口腔裡也達不到咀嚼20-30次, 我們的大腦收到吃飽資訊總要比胃發出的資訊遲緩。 如果進食的速度過快, 胃部的資訊沒有發給大腦, 食物又進來了, 等大腦感覺到有飽腹感的時候, 胃就已經吃撐了。

第四, “飽則傷肺, 饑則傷氣”。 如果吃得過飽, 部分血液都集中到腸胃, 其他重要器官會相應地出現缺血狀況, 肺也會由於缺血影響正常工作, 有損於肺功能;如果餓了不及時補充食物, 機體就會缺少能量,

為了不影響機體的正常運轉, 大腦就會下令動用我們體內的儲備能量, 來維持身體正常運轉, 這樣就會有損我們的元氣。

第五, “若食飽, 不得便臥, 即生百病”。 如果吃飽了, 不要立即睡覺, 這樣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俗話說, 餓了發暈, 飽了發困。 我們很多人都會有吃飽飯發困的感覺。 如果飯後馬上睡覺, 所吃食物產生的能量消化不了就會轉化成脂肪, 堆積在體內導致肥胖, 而肥胖又是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發病的根本原因。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