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於2001年提出了“8020”計畫, 即年齡80歲的老人還應有20顆健全的牙齒。 但是, 要想有一口好牙, 必須從小開始在“吃”字上下功夫。
加強鈣、磷攝入
鈣是組成牙齒的主要成分, 人體鈣攝入充足則牙齒堅固。 奶類和豆類製品鈣含量最為豐富, 尤其是乳類, 其鈣、磷比例合適, 人體容易吸收。 烹飪富含鈣的食物, 適當放點醋, 有助鈣質溶解, 利於人體的吸收和利用。 常吃含檸檬酸的水果(如檸檬、柑橘、梅子等)也有助於鈣的吸收。 磷是保持牙齒固不可少的營養素, 在食物中分佈很廣, 只要不偏食, 均能攝取到豐富的磷。
攝入足量維生素C
足量的維生素C是預防牙病的重要措施, 如果缺少它, 可以導致牙周病。 人體不能合成維生素C, 同時人體對維生素C的儲存也是有限的, 因此必須每天從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中攝取。 蔬菜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豐富的維生素C, 是不容忽視的護齒食物。 有條件的還可以每天補充適量的水果(如橘子、檸檬等)。
少吃糖, 注意口腔衛生
甜、軟精製食品由於其含糖量高, 又易於滯留在牙縫中, 細菌可利用糖產生酸性物質而腐蝕牙齒, 故應少吃。 科學食用碳水化合物食品, 例如, 在兩餐之間吃糖類食物,
多吃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是廣泛存在於蔬菜、粗糧中的護齒營養素。 多吃適當硬度的粗糙性食品, 可增加牙齒的自潔作用和牙齦按摩作用, 從而增加牙體和牙周組織的抗病能力。 如山芋、大豆等粗糧, 其含磷量比細糧高, 能促進牙齒正常發育, 增強抗齲力, 故可常吃;同時, 由於進食的是粗糧, 必須細嚼慢嚥, 這樣可促進唾液分泌, 減少食物的粘附和牙菌斑的形成, 起到了護齒作用。
經常有規律地咀嚼適當硬度、彈性和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 特別有利於牙齒和齒齦肌肉組織的健康。
另外, 顎骨的發育受到咀嚼、吞咽、發聲等有關肌肉的影響。 在兒童發育旺盛時期, 咀嚼對顎骨的發育至關重要。 幼兒時期缺少正確的咀嚼, 是顎骨發育不良、牙齒生長排列不整齊的原因之一。 多吃粗纖維食物在幼兒恒牙萌生之前尤為重要。
到了換牙期, 可以多給孩子吃些像甘蔗、五香豆等粗硬的食物, 並教育孩子用兩側磨牙咀嚼, 不要只用一側偏嚼, 不然會引起牙齒排列不齊和面部不對稱等發育不良現象, 從而影響孩子的容貌、語言、呼吸和咀嚼等功能。
“粗糧”主要包括玉米、高粱、小米、蕎麥、燕麥、蓧麥、薯類及各種豆類等在內的產品。
由於粗糧口感欠佳, 吃慣了精細口感食物的孩子接受起來會比較麻煩, 可讓孩子經常吃些玉米麵粥、小米麵粥、小米粥、糙米飯、混合面饅頭等, 這樣既能增進小兒食欲, 又能增加營養, 有助於孩子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