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好發於青壯年, 部分由姿勢性平足處理不當發展而來。 扁平足主要是由於某些原因使足骨形態異常、肌肉萎縮、韌帶攣縮或慢性勞損造成足縱弓塌陷或彈性消失所引起的足痛。 那麼, 扁平足有什麼類型呢?
1、發育性扁平足
主要見於嬰幼兒。 因足心脂肪較豐滿、足底諸肌發育未成熟, 從外觀上看足弓低平, 尤其是初學站立時, 為求穩定雙足分開, 而使腳底變寬, 平足似乎更明顯。 部分孩子有腳跟外翻和膝外翻, 形成外翻扁平足。 隨著身體發育, 特別是肌肉鍛煉, 足弓的形成, 這些所謂平足中的大部分於3~5歲基本消失。
2、先天性扁平足
比較少見, 出生之後即能發現, 又稱垂直距骨, 是一種先天性畸形。 孩子除足底平外, 尚有足尖和跟部上翹, 宛如船狀, 在足內側有骨性硬塊突出, X線片檢查有異常。 先天性扁平足應在出生後儘早矯治, 包括手法矯正、石膏矯形和必要的手術。
3、鬆弛性扁平足
見於學齡期兒童, 常訴小腿酸痛、足底外踝外疼痛。 檢查發現孩子步態欠靈活, 足跟向外傾斜, 足內側、足底等處有壓痛。 對此可使用矯形鞋和軟性平足鞋墊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