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敗醬草的鑒別方法

敗醬草為較常用中藥。 始載于《神農本草經》。 具有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的功能。 用於闌尾炎、腸炎、肝炎、眼結膜炎、產後瘀血腹痛、癰腫疔瘡等病症。

來源 為敗醬科植物黃花敗醬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或白花敗醬Patrinia villosa.Juss.的乾燥全草。 屬多年生草本。

1.黃花敗醬:莖直立, 上部光滑, 下部被灰色側生粗毛。 根生葉卵形或長橢圓形, 羽狀分裂, 邊緣具鋸齒, 散生疏毛, 莖葉較小, 對生, 下部葉較大, 向上逐漸變小、羽狀深裂, 裂片廣被針形, 頂端裂片較大, 先端有缺刻, 兩面疏被粗毛。 夏末, 莖梢開黃色小花, 排列成疏散的傘形花序。 果實長橢圓形, 具三棱。

2.白花敗醬:莖直立,

高50~lOOcm, 被白色粗毛, 梢有分枝。 基生葉卵形或矩形, 邊緣有粗齒;莖生葉, 對生, 羽狀深裂, 裂片被針形或線形, 先端銳尖, 基部狹窄, 下延成翼, 邊緣具粗鋸齒, 兩面均有粗毛, 上部近於無柄。 秋季, 葉腋開白色小花, 聚傘花序排列成圓錐狀。 果實矩圓形, 有翅狀皰片。

多生長於山坡、草地或林緣溝谷灌叢半濕草地, 耐嚴寒, 以沙質土壤生長較好。

產地與分佈 主產于長江流域各省。

鑒別要點 黃花敗醬與白花敗醬兩者區別點有三:黃花敗醬一是地下根莖節間2cm以下, 節生細根;二是葉羽狀深裂或全裂, 邊緣具粗鋸齒;三是聚傘花序集成頂生的傘房花序, 花黃色。 而白花敗醬地下莖節間長3~6cm, 節生粗毛;莖生葉不分裂;聚傘花序圓錐狀頂生或腋生,

花白色。 兩者均有敗醬氣, 同等入藥。

名典鑒別 ①梁·《名醫別錄》曰:“敗醬生江夏川穀, 八月采根暴幹。 ”②陶弘景曰:“出近道, 葉似豨薟, 根形如柴胡。 ”③唐·蘇恭曰:“此藥不出近道, 多生崗嶺間。 葉似水茛及薇銜, 叢生, 花黃根紫, 作陳醬色, 其葉殊不似稀薟也。 ”④宋·蘇頌曰:“江東亦有之, 狀如蘇恭所說。 ”⑤明·《本草蒙筌》載:“敗醬俗呼苦遮菜, 多生山谷中。 夏初收采。 因似敗豆醬氣, 故以敗醬為名。 ”⑥李時珍曰:“處處原野有之, 俗名苦菜, 野人食之, 江東人海採收儲焉。 春初生苗, 深冬始凋。 初時葉布地生, 似菘菜葉而狹長, 有鋸齒, 綠色, 面深背淺。 夏秋莖高二三尺而柔弱, 數寸一節。 節間生葉, 四散如傘。 顛頂開白花成簇, 如芹花、蛇床子花狀。 結小實成簇。 其根白紫, 頗似柴胡”。

又曰:“敗醬乃手足陽明厥陰藥也。 善排膿破血, 故仲景治癰及古方婦人科皆用之。 乃易得之物, 而後人不知用, 蓋未遇識者耳。 ”⑦清·《本草從新》:“敗醬, 解毒排膿, 治癰腫, 破凝血, 療產後諸病。 一名苦菜, 用根苗。 ”

快速鑒別 1.黃花敗醬:地下根莖圓柱形, 表面暗棕色至暗紫色, 有節、間長2cm以下, 節上生細根。 莖圓柱形, 具縱棱及節, 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 有時被以粗毛。 葉對生, 多皺縮破碎, 完整者長卵形, 羽狀深裂或全裂, 邊緣有粗鋸齒。 枝端具聚傘花序集成的傘房花序, 花黃色。 瘦果長方橢圓形。 具敗醬氣味, 味微苦。

2.白花敗醬:近似上種。 惟根莖節間長3~6cm, 節上生有較粗的根;莖上部不分枝, 表面具縱棱及倒生的長毛。 莖生葉不分裂, 花白色, 瘦果倒卵形,

亦有敗醬氣味。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