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貝真偽鑒別川貝母是一味名貴的中藥材, 藥用始載於明代的《滇南本草》一書, 是治療外感風熱咳嗽、肺虛久咳、痰少咽燥等症的良藥。 由於其療效卓著, 藥用需求量大, 就有人用偽品來冒充川貝。
川貝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品種較多, 可分為松貝、青貝、爐貝三種規格, 其藥材性狀各有所區別。
正品川貝
松貝:呈卵圓形, 顆粒大小均勻, 直徑一般不超過1釐米。 頂端稍尖、閉口。 底部平、能直立放穩。 外層兩鱗片大小懸殊, 小鱗片被包在心臟形的大鱗片內, 留一新月形部分在外, 俗稱“懷中抱月”。 外表純白色,
青貝:呈扁球形, 外層兩鱗片大小相近。 頂端開口, 內有小鱗片數枚, 顆粒多歪邪, 不能直立放穩。 外表呈淺黃白色, 質地較松貝疏鬆, 粉性。
爐貝:多呈棱形或圓錐形, 顆粒大, 形似馬牙狀, 故俗稱“馬牙嘴”。 質脆、粉性。 這三種貝母均氣微、味微苦。
偽品川貝
山慈姑:又名土貝母、草貝母, 外形與川貝母相似, 但基部呈臍狀凹入, 根莖有須。 表面呈黃白色或黃棕色。 光滑不分瓣。 質堅硬難折, 氣微弱, 味極苦而辛。 本品含秋水仙堿, 系有毒草藥, 內服過量可使中樞神經麻痹而死亡。 中醫多外用治癰腫、瘰鬁和關節炎等症。 與川貝母的止咳化痰、清熱散結不同。
光慈姑:亦名光姑子, 藥材呈圓錐形。 頂端漸尖, 基部圓平。 中央凹入,
總之, 偽品川貝與川貝的外形相似, 但它們的藥材性狀均呈整塊狀, 不分瓣。 這是識別川貝真偽之重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