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草果的炮製方法

草果又名草果仁、草果子。 載《局方》。 系薑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乾燥成熟果實。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 除去雜質, 曬乾或低溫乾燥。

炮製方法】1.草果仁《普濟本事方》:“去皮。 ”《本草蒙筌》:“凡資入劑, 取子銼成。 ”現行, 取原藥材, 去淨雜質, 用中火炒至黃色並鼓起, 取出晾涼, 去殼取仁。 用時搗碎。

2.薑草果:《幼幼集成》:“薑汁炒極熟。 ”《增廣驗方新編》:“薑制。 ”現行, 取淨草果仁, 加薑汁拌勻, 悶潤, 待薑汁被吸盡後, 置鍋內文火炒幹。 取出晾涼。 用時搗碎。 草果仁每100kg, 用生薑10kg。

【飲片性狀】草果仁呈不規則多角形顆粒狀。 長3~6mm, 表面棕褐色, 質硬, 有濃郁香氣, 味辛辣微苦。

薑草果仁色澤加深, 略有焦斑, 氣香, 味辛辣。

【品質要求】草果種子團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4%(ml/g)。

【炮製作用】草果性味辛, 溫。 歸脾、胃經。 具燥濕沮中, 祛痰截瘧之功。 草果仁常用於瘧疾, 瘟疫初起。 如治療瘧疾的七寶飲(《傷寒保命集》);治療瘟疫初起的達原飲(《瘟疫論》)。 姜草果仁溫中止嘔力勝, 燥烈之性緩和。 用於寒濕阻滯脾胃, 脘腹脹痛, 反胃嘔吐;亦用於瘧疾。

【炮製研究】草果古代炮製方法較少, 宋代《局方》有面裹煨, 面裂為度的方法。 明代《奇效良方》有炒存性。 清代《嵩崖尊生全書》有醋煮。 《幼幼集成》有薑汁炒極熟。 草果古代以煨法應用普遍, 在古方中除生用外亦以煨用較常見。 炒法、煨法和薑制法為近代沿用。 草果氣猛爆烈, 燥濕散寒之力甚強。

但因氣濁, 故臨床多用薑製品, 既可矯正不良氣味, 又可增強溫中止嘔作用, 所以作為常規給藥。

草果炮製後水煎液鉛含量下降。 鋅、銅、鎳等含量均增加, 以薑炙品最高。 生、炒、薑制草果均可拮抗Adr引起的兔回腸運動抑制和Ach引起的回腸痙攣, 其中薑草果作用較佳。 測定了草果不同部位的揮發油含量, 草果含揮發油1.40%, 草果仁含1.67%, 草果殼含0.30%。 說明草果去殼是有道理的, 而且薑制後揮發油降低。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草果的作用

    你好,草果:是一種薑科植物草果的果實,嘗之味怪,不好受。其藥性溫、味辛,有燥濕健脾、祛痰溫中、逐寒抗瘧疾的作用。烹調中可拍破或整粒使用,作為香料與牛肉同燒或同鹵,其風味尤佳。草果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也...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