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留蔬菜中的維生素
蔬菜是我們獲得維生素的重要來源。 據研究, 成人每天至少要吃200克―500克蔬菜, 才能保證攝入足夠的營養。 但是, 蔬菜在加工、烹調過程中, 由於方法不當往往會造成大量的營養損失。 怎麼做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蔬菜中的維生素呢?
擇菜
儘量保留老葉。 由於生長期長、接受光照時間長, 老葉中養分積累得多。 此外, 蔬菜的葉部比莖部維生素C含量高, 外層菜葉比內層菜葉含量高。
洗菜
要先洗後切, 浸泡時要適可而止。 因為蔬菜中有很多維生素是水溶性的, 切後再洗或泡的時間長會使它們溶解于水中,
貼士:日常飲食如何將營養最大化?
蔬菜多切塊少切片
一般來說, 食物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因性質比較穩定, 在烹調過程中損失較少, 而所含的維生素, 尤其是水溶性維生素容易水解, 如烹調加工方式不當, 很容易被破壞而損失。 蔬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B族維生素、維生素C。 把嫩黃瓜切成薄片涼拌, 放置2小時, 維生素損失33%—35%;放置3小時, 損失41%—49%。 所以, 黃瓜等嬌嫩的蔬果, 切成小塊更有利於維生素的保存。 炒青菜時若加水過多, 大量的維生素溶于水裡, 如吃菜棄湯, 維生素也會隨之丟失。
淘米別太勤, 麵食蒸烙最好
米、面中的水溶性維生素最容易受到損失。 做米飯淘米時, 隨淘米次數、浸泡時間的增加,
肉類最好快炒
烹調肉類食品, 常用紅燒、清燉、蒸、炸、快炒等方法。 其中以紅燒、清燉, 維生素B1損失最多, 達60%—65%;蒸和油炸損失為45%;快炒亦損失13%。 肉類中所含的維生素B2, 清蒸丸子損失為87%;紅燒、清燉肉塊損失40%;快炒肉絲僅損失20%。 所以, 肉類還是快炒最好。
編輯推薦:
營養師教你如何正確選擇方便食品
怎樣做茄子營養保健價值更高?
淘米方式錯誤當心營養不良
米飯是世界上最營養的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