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措施
屈光性調節性內斜視
應該適當矯正屈光不正, 以恢復雙眼單視功能。 至於如何矯正。 依照年齡有所不同。
年齡在4~5月以內嬰兒的內斜視, 包括間歇性內斜視, 如遠視在+2.00D以上, 就配戴眼鏡, 包括全部檢查影結果, 再加上+1.50D附加度數。 因為嬰兒幾乎全是看近, 要測量瞳距大小, 有時需要使用彈力帶子。
過去有一種錯誤概念, 即多數嬰兒是遠視, 隨年齡增大, 遠視度數逐漸減少, 事實上只有10%的1歲以內嬰兒為雙側遠視在+2.00以上, 並且遠視隨年齡增長有增加的趨勢, 而不是減少, 直到7周歲以後, 遠視度數才逐漸減少。
4月~4歲嬰幼兒, 如有內斜, 屈光度數有大於+1.50D, 對檢影結果全部予以矯正, 但不附加度數。
4歲上以兒童, 如有內斜, 應該給以最小度數鏡片, 以產生雙眼單視、內隱斜以及最佳視力。 治療目的是內隱斜, 而不是完全正位。 因為患兒處於內隱斜狀態, 可以保持、訓練並增加融合性散開幅度。 在4歲兒童, 如果將檢影度數全部矯正, 可能達不到最好視力, 如果度數稍微減少, 視力可以提高, 並有雙眼視, 但不能為增加視力將遠視度數減少過多, 這樣患兒可呈間歇性內斜視, 立體視覺可遭到永久性損害。
若患兒調節性內斜視已發展恒定性內斜視, 有單眼注視傾向, 且有弱視, 應該對檢影度數予以全部矯正, 包紮健眼, 治療弱視, 一旦視力恢復,
高AC/A調節性內斜視
4~5月以內嬰幼兒, 應配戴眼鏡。 將全部檢影度數予以矯正, 再際加+1.50D, 但不需要雙焦點鏡, 因為嬰幼兒視力主要是近用。
5歲兒童, 應將檢影度數全部矯正, 再加+3.00D的雙焦點鏡。 所附加的度數, 位置一定準確, 應位於下瞼的上緣處, 它與老光鏡不同, 如果雙焦點鏡位置太低, 則無效果。
如戴眼鏡後, 仍有殘餘內斜, 應再予驗光, 若度數相差大於+1.0D, 應重新配鏡。
大一點嬰兒3個月複查一次, 2~5歲幼兒6個月複查一次, 5歲以後每1年複合一次, 複查時應作檢影檢查, 在4~5歲幼兒, 如果度數相差大於+1.0D,
和屈光性調節性內斜視一樣, 高AC/A調節性內斜視, 嚴重問題是弱視。 屈光矯正後, 應定期隨訪, 避免產生發育性弱視(development amblyopia)。 若患者未隨訪, 可發生發發育性弱視, 則治療措施應強有力, 遮蓋治療是首選方法, 如果患兒不願做遮蓋治療, 也可做壓抑療法。
如果患兒年齡已超過5歲, 可以適當減少雙焦點鏡度數0.75~1.0D, 目的是維持融合, 並使看近時處於內隱斜狀態。 這樣可以訓練融合散開能力, 等患兒已達到9~10歲時, 可以去掉雙焦點鏡, 但仍應做正位視(orthoptic)訓練, 解除抑制, 訓練其融合散開能力。
局部用抗膽鹼酯酶劑, 即協助去掉高AC/A調節性內斜視的雙焦點鏡, 通過逐漸減少製劑的濃度, 其融合性散開能力可逐漸增大。
部分調節性內斜視
不論是哪種形式, 治療是首先全部矯正其調節部分, 如仍有弱視, 應做遮蓋治療, 如弱視已經治癒, 應手術矯正其殘餘的內斜視。 應測量看遠及看近的斜度, 手術量是根據矯正以後看遠的殘餘斜視度, 此測量僅僅作為手術時的一般參考。 例如有一高AC/A比值, 經驗是手術量比所測得的量, 再多作一些。 例如看遠時內斜18△, 原設計為雙側內直肌後徙3mm, 可以增加為雙側後徙3.5mm, 也可以作雙側內直肌後固定手術。
屈光性調節性內斜視
屈光性調節性內斜視, 多在2~3歲時發病。 開始時內斜為間歇性, 可有暫時性複視。 小兒可出現煩躁不安, 易受激惹, 並閉合一眼。 2~3日後斜視眼開始有抑制, 即不再閉眼。 經過一段較長時間, 可發生異常視網膜對應,
應該對患兒做全面檢查, 測量斜視度, 睫狀肌麻痹後作屈光檢查。 睫狀肌麻痹, 使用0.5%~1%阿托品眼膏或溶液, 應告訴患兒家長使用阿托品溶液時壓迫淚囊部位, 以免全身吸收後發生中毒, 最好使用眼膏, 一日3次, 共3日。
睫狀肌麻痹後作眼底檢查, 應該記住, 患兒有白瞳症, 可有繼發性內斜視, 例如視網膜母細胞瘤早期表現可為內斜視。
調節性內斜視屈光可從+2~+6D,大部分屈光不正度均較大,有一組研究證明平均遠視為+4.75D。
應測量看遠及看近融合性散開幅度,正常融合性散開幅度看遠時應大於3,看近時應於8。
高AC/A調節性內斜視
應對患者作全面檢查,用交替遮蓋加三棱鏡法測量看遠及看近的斜視度,睫狀肌麻痹屈出檢查,確定AC/A比值,檢查眼底,除外眼底病。
此外,不應把高AC/A調節性內斜與Ⅴ征內斜時,不論是看遠或看近,向下注視時,內斜度數都增加。
部分調節性內斜視
從某種意義上講,所有內科視,都是部分調節性內斜視。因為給予正球鏡,都可使斜視度減少。但是傳統上,部分調節性內斜視是指:①嬰幼兒內斜視(infantile esotropia)再加上一個調節成分;②失代償性調節性內斜視(ecompensated accommodativeesotropia),即調節性內斜再附加一個非代償性萬分 。
嬰幼兒內斜視,其調節成分,通常是在2~3歲時最為明顯,是發生調節性內斜視的高峰。失代償性調節性內斜視,是由於雙側內直肌肥厚或攣縮而引起。不論其原因如何,部分調節性內斜視,通常是恒定性,經常伴有抑制,異常視網膜對應及弱視。
疾病危害
最後間歇性內斜這視發展為恒定性內斜視,單眼注視,斜視眼發生弱視,屈光性調節內斜視,亦可合併其他眼肌異常,如垂直性偏斜及A-V征等。
斜視不僅僅是一個外觀問題,為了減少、避免上述的嚴重併發症,必須認真對待,早發現、早治療。斜視一般多發于兒童,學齡前兒童斜視發病率高達3-4%,如果不及早治療,很容易引發弱視,從而影響孩子今後的擇業。
兒童早期手術矯正斜視有兩個目的,一是為矯正偏斜的斜視眼位,以達到雙眼正位,外觀正常;二是兒童儘早完成為斜視矯正手術,可以避免發生弱視,並且能獲得正常的視覺功能。
如果等到成年才做手術,手術後雙眼外表看起來正常,卻很難恢復正常的雙眼視覺,即立體視覺缺乏等更精密更高級的視覺功能。
斜視的預防與保健
所謂的豆豆眼就是內斜視,造成內斜眼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有“調節性”及“先天性”兩種。寶寶看起來有“鬥雞眼”常是因為內毗的肉有一邊過於突出,因此看起來就像患有斜視,隨年齡增長,就會正常了。調節性的內斜視是由於遠視所造成的,通常可戴遠視眼鏡來加以矯正。到了四、五歲就慢慢恢復正常,並不需開刀。至於先天性的內斜視就必須開刀才能治癒了。無論是那種情況都必須轉診至眼科專科醫生處及早治療。
讓小兒遠距離視物,鍛煉眼外直肌的收縮能力,每天讓小兒在陽臺上向遠處看一段時間。 逗小兒玩耍時,無論是眼神還是玩具等都要與小兒眼睛保持一定的距離,至少要有50釐米的距離。寶寶床上懸掛玩具也要保持50釐米遠。要經常更換小兒睡覺位置和玩具的懸掛位置。床頭燈不要長期固定一個位置,要經常換位。學齡前期明顯的內斜視兒童一定要及早就診,配戴眼鏡糾正近視、弱視。嚴重的內斜視需要經過手術矯正。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了原發性共同性內斜視的知識,知道了原發性共同性內斜視對於患者的視力有著極大的損傷,所以一旦患有這種疾病一定要重視。如果大家還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知識,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
調節性內斜視屈光可從+2~+6D,大部分屈光不正度均較大,有一組研究證明平均遠視為+4.75D。
應測量看遠及看近融合性散開幅度,正常融合性散開幅度看遠時應大於3,看近時應於8。
高AC/A調節性內斜視
應對患者作全面檢查,用交替遮蓋加三棱鏡法測量看遠及看近的斜視度,睫狀肌麻痹屈出檢查,確定AC/A比值,檢查眼底,除外眼底病。
此外,不應把高AC/A調節性內斜與Ⅴ征內斜時,不論是看遠或看近,向下注視時,內斜度數都增加。
部分調節性內斜視
從某種意義上講,所有內科視,都是部分調節性內斜視。因為給予正球鏡,都可使斜視度減少。但是傳統上,部分調節性內斜視是指:①嬰幼兒內斜視(infantile esotropia)再加上一個調節成分;②失代償性調節性內斜視(ecompensated accommodativeesotropia),即調節性內斜再附加一個非代償性萬分 。
嬰幼兒內斜視,其調節成分,通常是在2~3歲時最為明顯,是發生調節性內斜視的高峰。失代償性調節性內斜視,是由於雙側內直肌肥厚或攣縮而引起。不論其原因如何,部分調節性內斜視,通常是恒定性,經常伴有抑制,異常視網膜對應及弱視。
疾病危害
最後間歇性內斜這視發展為恒定性內斜視,單眼注視,斜視眼發生弱視,屈光性調節內斜視,亦可合併其他眼肌異常,如垂直性偏斜及A-V征等。
斜視不僅僅是一個外觀問題,為了減少、避免上述的嚴重併發症,必須認真對待,早發現、早治療。斜視一般多發于兒童,學齡前兒童斜視發病率高達3-4%,如果不及早治療,很容易引發弱視,從而影響孩子今後的擇業。
兒童早期手術矯正斜視有兩個目的,一是為矯正偏斜的斜視眼位,以達到雙眼正位,外觀正常;二是兒童儘早完成為斜視矯正手術,可以避免發生弱視,並且能獲得正常的視覺功能。
如果等到成年才做手術,手術後雙眼外表看起來正常,卻很難恢復正常的雙眼視覺,即立體視覺缺乏等更精密更高級的視覺功能。
斜視的預防與保健
所謂的豆豆眼就是內斜視,造成內斜眼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有“調節性”及“先天性”兩種。寶寶看起來有“鬥雞眼”常是因為內毗的肉有一邊過於突出,因此看起來就像患有斜視,隨年齡增長,就會正常了。調節性的內斜視是由於遠視所造成的,通常可戴遠視眼鏡來加以矯正。到了四、五歲就慢慢恢復正常,並不需開刀。至於先天性的內斜視就必須開刀才能治癒了。無論是那種情況都必須轉診至眼科專科醫生處及早治療。
讓小兒遠距離視物,鍛煉眼外直肌的收縮能力,每天讓小兒在陽臺上向遠處看一段時間。 逗小兒玩耍時,無論是眼神還是玩具等都要與小兒眼睛保持一定的距離,至少要有50釐米的距離。寶寶床上懸掛玩具也要保持50釐米遠。要經常更換小兒睡覺位置和玩具的懸掛位置。床頭燈不要長期固定一個位置,要經常換位。學齡前期明顯的內斜視兒童一定要及早就診,配戴眼鏡糾正近視、弱視。嚴重的內斜視需要經過手術矯正。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了原發性共同性內斜視的知識,知道了原發性共同性內斜視對於患者的視力有著極大的損傷,所以一旦患有這種疾病一定要重視。如果大家還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知識,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