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哮喘治療的誤區有哪些

蟎、黴菌、寵物等已經成為兒童哮喘高發的誘因, 但由於家長對哮喘認識不足、或擅自用藥停藥、盲目地恐懼激素等, 導致兒童哮喘復發頻繁。 在對待小兒哮喘方面, 歸結起來存在以下認識誤區:

誤區1:混淆“哮喘”和“感冒”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稱, 有流涕、打噴嚏、咳嗽等, 與支氣管哮喘的前驅症狀類似。 但哮喘主要與過敏體質、上呼吸道感染和空氣污染等有關, 感冒只是引起哮喘的外界誘因之一。 如果孩子有哮喘家族史, 比如:孩子的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患有哮喘, 而且孩子本人又有過敏史或反復呼吸道感染,

那麼他患上哮喘病的幾率將高於正常人群。 這時一旦他哮喘發作, 必須經過正規治療, 才能治癒。

誤區2:激素影響生長發育

有一些家長一直認為:治療哮喘最好別用激素, 否則容易產生副作用, 比如:發胖、影響生長發育等。 據介紹, 目前治療哮喘一般採用止喘、抗炎、抗過敏, 提高機體免疫力等。 而糖皮質激素類藥是控制氣道慢性炎症最重要的藥物。 尤其在哮喘的緩解期, 更需堅持使用此類藥物。 目前多採用的吸入型糖皮質激素, 每日只需攝入100至200微克, 且直接通過吸入進入氣道。 在氣道局部發揮強大的抗炎症作用, 而不作用於全身。 經過20多年嚴格臨床研究, 激素使用完全不影響孩子最後的身高。 至於一些局部的副作用,

比如:口腔念珠菌感染、聲音嘶啞等, 只要使用合理, 吸藥後立即漱口或使用噴霧器吸入, 也可完全避免。

誤區3:哮喘兒不可食用海鮮

不尋找過敏原, 只是一味地不讓孩子吃魚蝦, 非但起不到預防哮喘復發作用, 反而會使孩子營養不良, 導致體質下降, 更易患病。 專家介紹:對有過敏體質的哮喘兒童來說, 首先應到醫院積極查找引發孩子哮喘發作的過敏原, 比如:食物、動物皮毛、藥物等。 一旦明確患兒對某些食物或物品過敏, 就要積極避免再次接觸, 以免加重過敏狀態。 而對於某些難以避免接觸的過敏原, 比如:塵蟎等, 則可接受系統性脫敏治療, 讓孩子們不再“怕”它們。

誤區4:患兒不“喘”可停藥

很多家長在孩子哮喘發作時特別緊張,

積極就醫。 而一旦病情控制進入哮喘緩解期後, 就會放鬆警惕, 甚至認為只要“不喘”就是好了, 就不必再吃藥了。 結果, 氣道的慢性炎症得不到有效控制, 稍有風吹草動, 又會誘發哮喘。 其實, 在接受治療一段時間後, 即使孩子病情穩定, 家長也要帶孩子上醫院隨訪。 此時, 醫生會根據病情, 重新評估並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大多數的哮喘患兒在症狀出現以前, 會有某些徵兆。 比如:咳嗽、連續打噴嚏、頭痛、不明原因的胸悶等。 此外某些可擕式的肺功能儀, 也能幫助家長判斷孩子的健康狀況。 若此時孩子的肺功能明顯低於正常水準, 則表示患兒有哮喘發作的可能。 遇到上述情況, 需及時就醫, 預防用藥, 避免哮喘急性發作,
減少孩子痛苦。

誤區5:哮喘兒應少動為宜

室外運動可促使肺功能發育, 增強肺活量和呼吸道防禦能力, 有許多好處。 相反, 不“敢”動的孩子體質反而會變弱, 病情加重。 對於過敏性哮喘患兒, 運動前可先預防性用藥, 即可有效預防哮喘發作。 此外, 運動前的熱身, 能使呼吸道對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有個逐步適應過程, 也可減少哮喘發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