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消化性潰瘍患者具有典型臨床表現。 症狀主要特點是:慢性、週期性、節律性上腹痛, 體征不明顯。 部分患者(約10-15%)平時缺乏典型臨床表現。 而以大出血、急性穿孔為其首發症狀。 少數特殊類型潰瘍其臨床表現又各有特點。
以下分別論述各臨床表現。
一、典型症狀
(一)上腹痛、慢性、週期性節律性上腹痛是典型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症狀。
疼痛產生的機理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潰瘍及其周圍組織的炎症病變可提高局部內臟感受器的敏感性, 使痛閾降低;②局部肌張力增高或痙攣;③胃酸對潰瘍面的刺激。
潰瘍疼痛的特點是:
①慢性經過, 除少數發病後就醫較早的患者外, 多數病程已長達幾年、十幾年或更長時間。 ②週期性:除少數(約10-15%)患者在第一次發作後不再復發, 大多數反復發作, 病程中出現發作期與緩解期互相交替。 反映了潰瘍急性活動期、逐漸癒合、形成瘢痕的潰瘍週期的反復過程。 發作期可達數周甚至數月, 緩解期可長至數月或幾年。 發作頻率及發作與緩解期維持時間, 因患者的個體差異及潰瘍的發展情況和治療效果及鞏固療效的措施而異。 發作可能與下列誘因有關:季節(秋未或冬天發作最多, 其次是春季)、精神緊張、情緒波動、飲食不調或服用與發病有關的藥物等, 少數也可無明顯誘因。 ③節律性:潰瘍疼痛與胃酸刺激有關,
(二)其它: 胃腸道症狀及全身症狀噯氣、反酸、胸骨後燒灼感、流涎、噁心、嘔吐、便秘等可單獨或伴疼痛出現。 反酸及胸骨後燒灼感是由於賁門鬆馳, 流涎(泛清水)是迷走神經興奮增高的表現, 噁心、嘔吐多反映潰瘍具有較高活動程度。 頻繁嘔吐宿食, 提示幽門梗阻。 便秘較多見與結腸功能紊亂有關。 部分患者有失眠、多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狀。 本病活動期可有上腹部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