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和正常人的胃相比, 位置低了一些, 如果胃下垂到肚臍2~3指處, 我們就稱之為胃下垂。 生活中, 有些人吃飽後, 常常解開皮帶扣子, 讓肚子放鬆放鬆。 其實, 這樣不好, 會造成腹腔內壓的下降, 導致胃下垂。
一般來說, 從事長期站立工作的人容易胃下垂, 像教師、售貨員等。 此外, 慢性消耗性疾病, 尤其是胃腸疾病進行性消瘦的女性朋友, 也容易得這種病。
有這樣一位女士, 人長得很漂亮, 就是太瘦了。 為了保持現在的體形, 她仍然節食減肥。 就在最近, 這位女士感覺自己的胃有點不舒服, 有時還有噁心、頭暈、胃部下墜的感覺。
臨床上, 我常採用艾灸的方法來治療中氣下陷所致的胃下垂。 有一位女性患者, 是一名教師。 她自訴一年來, 經常感覺腹痛、腹脹, 當時也沒注意, 後來症狀越來越嚴重。 有時還伴有腹瀉或便秘, 不愛吃東西, 感覺身上沒勁兒, 頭暈, 失眠。 後經胃腸鋇餐透視提示是胃下垂。 我發現其苔白脈沉無力, 為中氣下陷所致。 後來我取百會穴、氣海穴、足三裡穴、中脘穴為其進行艾灸治療。
其中, 百會穴屬於督脈與三陽經交會穴, 灸此穴能使陽氣旺盛, 有提升固攝之力;氣海穴總調下焦氣機, 可 培補元氣;足三裡穴能調理脾胃以助運化,
艾灸時, 對每個穴位進行溫和灸10~15分鐘, 以得氣為度, 如出現酸、麻、脹、蟻行感等。 共治療3個療程, 症狀有了明顯改善。
敷臍法也可以改善胃下垂的情況。 可取蓖麻仁10克, 五倍子5克, 然後將二者搗成泥糊狀, 貼敷在肚臍上, 每天早1次, 隔4天換藥1次。 一般敷藥6次左右就有明顯的改善。
胃下垂患者平時還要做到少食多餐, 細嚼慢嚥, 食物以細軟為主, 減少辛辣食物的刺激。 平時還可以通過按摩胃脘部的方法以提升胃。 按摩時, 張開手掌, 掌根放在胃底部的下緣, 手指用力深按, 由下而上, 慢慢地向上托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