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第十二節 流痰

流痰多發于兒童和青少年, 它可能在多個部位發病, 所以在臨床上表現也是不同的,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疾病的?目前醫學上有治療辦法嗎?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瞭解下吧!

流痰是發生在骨與關節間的慢性化膿性疾病。 因其成膿後, 可在病變附近或較遠的空隙處形成膿腫, 破潰後膿液稀薄如痰, 故名流痰。 《外科醫案彙編》雲:“痰凝於肌肉、筋骨、骨空之處, 無形可征, 有血肉可以成膿, 即為流痰。 ”本病的特點是好發於骨與關節, 病程進展緩慢, 初起不紅不熱, 化膿亦遲, 膿水清稀, 並夾有敗絮樣物質, 潰後不易收口,

易形成竇道, 常可損筋傷骨而致殘廢, 甚至危及生命。 因本病發病部位不同, 尚有許多不同名稱。 如發生於脊背的, 叫龜背痰;發生在腰椎兩旁的, 叫腎俞虛痰;發生在環跳部的, 叫附骨痰;發生在膝部的, 叫鶴膝痰;發生在足踝部的, 叫穿拐痰;發生在手指骨節的, 叫蜣螂蛀等。 名稱雖異, 但其病因、證候和治法及預後基本一致, 故統稱為流痰。 本病相當於西醫的骨與關節結核。

一、病因病機

多因先天不足, 腎氣不充, 骨骼柔嫩, 或外來損傷, 致氣血失和, 風寒痰濁凝聚留於筋骨而發病。 成人多因勞倦內傷, 腎精虧損, 骨骼空虛, 正不勝邪, 風寒痰濁乘虛而入, 侵襲經隧骨髓而成。 總之, 本病的形成, 先天不足, 腎虧骼空, 是病之本;痰濁凝聚,

風寒侵襲, 或有所損傷, 是病之標。 本病在發展過程中, 其始為寒, 其久為熱;當其化膿之時, 寒化為熱, 肉腐成膿;後期則陰虛火旺, 虛火灼津;又由於膿水淋漓不斷, 常出現氣血兩虛的證候。

二、診斷

多發于兒童與青少年。 常可有其他部位的結核病史, 尤以肺結核最多。 發病部位以脊椎最多, 其次為下肢髖、膝、踝關節, 其次為上肢肩、肘、腕、指等骨關節間。 一般多單發。

初期:骨內雖有病變, 但外形症狀不明顯, 不紅不熱, 也不腫脹, 僅覺患處隱隱酸痛, 繼則關節活動障礙, 動則疼痛加劇, 休息後可減輕。 全身症狀不明顯。

中期:病後半年至1年以上, 病變部位漸漸腫起, 病變附近或較遠處形成膿腫, 不紅不熱或微紅熱。 膿熟時, 患處皮膚出現透紅一點,

按之應指。

後期:潰破之後, 瘡口流膿清稀, 或夾有敗絮樣物質, 久則瘡口凹陷, 周圍皮色紫暗, 易形成瘺管, 難以收斂。 如病在四肢者, 則肌肉日漸萎縮;若病變在頸椎、胸椎、腰椎者, 則四肢強直不遂或癱瘓不用, 甚至二便失禁。 如病久元氣不支, 食欲減退, 則身體日漸消瘦, 精神日漸萎頓, 或伴有面色無華, 形體畏寒, 心悸失眠, 自汗;或伴午後潮熱, 骨蒸盜汗, 咽千口燥, 食欲減退;或咳嗽痰血, 漸成骨癆, 預後較差。 如脾胃未敗, 尚有治癒可能。 凡病變在大關節者, 治癒率較低;若在小關節者, 則治癒率較高。

流痰由於發病部位不同, 各部位的流痰又有一些特殊的臨床表現。

病變在頸椎部者, 患者常以手托下頜而呈頸縮俯形之態,

其膿腫多出現於頸部, 可引起呼吸或吞咽困難。

病變在胸椎部者, 背脊骨外突, 狀如龜背, 走路時常以兩手支撐腰脅, 其膿腫多出現于腎俞附近。

病變在腰椎部者, 脊骨突出不明顯, 腰部挺起如板狀, 。 行動不便。 小兒如患此症, 腰部僵直, 失去正常生理前凸曲線。 其膿腫大多出現於少腹、胯間或大腿內側。

病變在髖關節部者, 患肢關節伸屈困難, 大腿、臀部肌肉萎縮, 兩臀部肌肉不對稱, 可有跛行;患處不痛, 痛反在膝部。 膿腫可出現在髖關節附近或大腿外側較遠處。

病變在膝關節部, 可出現大小腿肌肉萎縮, 尤以大腿肌肉為甚, 關節腫脹明顯, 狀如鶴膝, 患肢漸漸不能屈伸。 膿腫發生在膝關節周圍, 日久形成脫位或膝內翻或外翻畸形,

患肢較正常為短。

病變在踝部, 踝關節前後外側先腫脹, 繼而流竄向內側, 小腿肌肉萎縮, 並呈內翻畸形:膿腫出現在原發病灶附近。

輔助檢查:血白細胞和血紅蛋白降低, 淋巴細胞數增高;紅細胞沉降增快。 X線攝片顯示, 早期滑膜腫脹, 骨質疏鬆, 有脫鈣現象, 以後關節軟骨破壞, 或有病理性脫位, 骨關節面明顯破壞, 有死骨形成。

三、鑒別診斷

1.附骨疽大多發於長骨幹骺端;起病較快;開始即有高熱;疼痛劇烈, 病變處胖腫, 靠近關節的幹骺端有明顯叩擊痛。

2.流注發於肌肉;無固定部位, 隨處可生;大多為多發性;起病較快;疼痛較輕, 成膿較快;潰後易收口。

3.曆節風雖也發生在關節, 日久也可出現肌肉萎縮, 關節變形, 但初起即有寒熱汗出;肢節竄痛無定處, 且有多發性關節炎病史。

四、辨證論治

內治法

(一)陽虛痰凝患部隱隱作痛.不紅不熱,腫脹不顯,繼而關節活動障礙,動則痛甚;伴神疲乏力,食欲減退,畏寒肢冷;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辨證分析:陽氣不足,氣血虧損,風寒痰濁之邪乘虛侵入筋骨,使骨骼氣血失和,寒痰凝集,瘀阻不通,故患處隱痛,功能活動障礙;氣血不足,陽氣虛弱,故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無力為陽虛之象。

治法:益腎溫經,散寒化痰。

方藥:陽和東加減。

(二)痰化熱釀膿局部腫脹明顯,膚色轉紅,膿腫形成,按之應指;身熱朝輕暮重;舌質紅,苔薄黃、脈弦細數。

辨證分析:風寒痰濕之邪蘊久化熱,熱邪蝕骨腐肉而成膿腫;精氣不足,故雖已化熱,而呈潮熱;舌紅、苔薄黃、脈弦細數為陰虛內熱之象。

治法:育陰清熱,托毒透膿。

方藥:托裡消毒散加減。

(三)陰虛火旺破潰後流膿稀薄,夾有敗絮樣物,形成竇道;伴午後潮熱,顴紅,夜間盜汗,口燥咽幹,食欲減退,心悸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

辨證分析:素體精氣虧損,病後蘊熱傷陰,潰後流膿耗傷陰血,皆可致陰液虧損,陰虛生內熱,故見午後潮熱,夜間盜汗,口燥咽幹;舌紅、少苔、脈細數為陰虛火旺之象。

治法:養陰除蒸。

方藥:清骨散加減。

外治法

初期用回陽玉龍膏外敷,或陽和解凝膏摻黑退消蓋貼;成膿期可穿刺抽膿,或切開引流;潰後期用五五丹藥線提膿去腐,外敷紅油膏,膿盡可用生肌散收口。若形成竇道者,用千金散附在藥線上,插入竇道引流化管。

其他治療

1.本病各期五虛象時,可內服鹿角粉,一次3G,或小金片每次4片,或虎掙散每次0.3G,——日2次。

2.抗癆治療.用雷米封、鏈黴素、乙胺丁醇等抗癆藥物。

3.根據不同病情,採用病灶清除術或關節融合術,徹底治療原發病灶。

五、預防與調攝

1.增加營養,提高自身抵抗力。

2.長期臥床,或併發癱瘓者,應注意經常幫助其變換體位和擦浴,預防褥瘡發生。

3.病變以關節為主,應限制病變關節活動。凡病變在胸、腰椎者,應睡木板床;病變在四肢關節者,應用夾板或石膏固定,亦可作皮膚牽引,以保持功能位置。

4.積極治療肺結核、腸結核等原發結核病灶,以預防本病發生。

流痰相當於西醫的骨與關節結核病。其特點是:好發於骨與關節,初起不紅不熱.化膿遲緩,膿水清稀並夾有敗絮樣物,潰後不易收口,易成竇道,常可損筋傷骨而致殘廢,甚則危及生命。應與附骨疽、流注、曆節風相鑒別。陽虛痰凝證,治宜益腎溫經、散寒化痰,方用陽和東加減;化熱釀膿證,治宜育陰清熱、托毒透膿,方用托裡消毒散加減;陰虛火旺證,治宜養陰除蒸,方用清骨散加減。

結語:通過上文的瞭解,我們知道這種疾病產生主要是由於先天不足或外來損傷,所以小編建議平時的時候應該適當增強營養,提高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

且有多發性關節炎病史。

四、辨證論治

內治法

(一)陽虛痰凝患部隱隱作痛.不紅不熱,腫脹不顯,繼而關節活動障礙,動則痛甚;伴神疲乏力,食欲減退,畏寒肢冷;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辨證分析:陽氣不足,氣血虧損,風寒痰濁之邪乘虛侵入筋骨,使骨骼氣血失和,寒痰凝集,瘀阻不通,故患處隱痛,功能活動障礙;氣血不足,陽氣虛弱,故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無力為陽虛之象。

治法:益腎溫經,散寒化痰。

方藥:陽和東加減。

(二)痰化熱釀膿局部腫脹明顯,膚色轉紅,膿腫形成,按之應指;身熱朝輕暮重;舌質紅,苔薄黃、脈弦細數。

辨證分析:風寒痰濕之邪蘊久化熱,熱邪蝕骨腐肉而成膿腫;精氣不足,故雖已化熱,而呈潮熱;舌紅、苔薄黃、脈弦細數為陰虛內熱之象。

治法:育陰清熱,托毒透膿。

方藥:托裡消毒散加減。

(三)陰虛火旺破潰後流膿稀薄,夾有敗絮樣物,形成竇道;伴午後潮熱,顴紅,夜間盜汗,口燥咽幹,食欲減退,心悸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

辨證分析:素體精氣虧損,病後蘊熱傷陰,潰後流膿耗傷陰血,皆可致陰液虧損,陰虛生內熱,故見午後潮熱,夜間盜汗,口燥咽幹;舌紅、少苔、脈細數為陰虛火旺之象。

治法:養陰除蒸。

方藥:清骨散加減。

外治法

初期用回陽玉龍膏外敷,或陽和解凝膏摻黑退消蓋貼;成膿期可穿刺抽膿,或切開引流;潰後期用五五丹藥線提膿去腐,外敷紅油膏,膿盡可用生肌散收口。若形成竇道者,用千金散附在藥線上,插入竇道引流化管。

其他治療

1.本病各期五虛象時,可內服鹿角粉,一次3G,或小金片每次4片,或虎掙散每次0.3G,——日2次。

2.抗癆治療.用雷米封、鏈黴素、乙胺丁醇等抗癆藥物。

3.根據不同病情,採用病灶清除術或關節融合術,徹底治療原發病灶。

五、預防與調攝

1.增加營養,提高自身抵抗力。

2.長期臥床,或併發癱瘓者,應注意經常幫助其變換體位和擦浴,預防褥瘡發生。

3.病變以關節為主,應限制病變關節活動。凡病變在胸、腰椎者,應睡木板床;病變在四肢關節者,應用夾板或石膏固定,亦可作皮膚牽引,以保持功能位置。

4.積極治療肺結核、腸結核等原發結核病灶,以預防本病發生。

流痰相當於西醫的骨與關節結核病。其特點是:好發於骨與關節,初起不紅不熱.化膿遲緩,膿水清稀並夾有敗絮樣物,潰後不易收口,易成竇道,常可損筋傷骨而致殘廢,甚則危及生命。應與附骨疽、流注、曆節風相鑒別。陽虛痰凝證,治宜益腎溫經、散寒化痰,方用陽和東加減;化熱釀膿證,治宜育陰清熱、托毒透膿,方用托裡消毒散加減;陰虛火旺證,治宜養陰除蒸,方用清骨散加減。

結語:通過上文的瞭解,我們知道這種疾病產生主要是由於先天不足或外來損傷,所以小編建議平時的時候應該適當增強營養,提高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