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風咳、風哮理論及其臨床應用

臨床中, 支氣管哮喘、咳嗽變異型哮喘、感冒後咳嗽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 專科就診率達35%, 應用傳統理論診治部分支氣管哮喘、咳嗽變異型哮喘、感冒後咳嗽等病症, 療效欠滿意。

在臨床上, 病人表現為乾咳, 常呈突然發作, 為陣咳、頓咳、甚至嗆咳;病人表現為哮喘突然發作, 痰鳴氣喘, 發作前多有鼻癢、噴嚏等先兆症狀, 這是風哮的臨床表現。 為此, 晁恩祥教授提出風咳、風哮理論, 通過多年的臨床觀察和篩選, 制定“疏風宣肺、緩急解痙、止咳平喘”治療方法與方劑, 臨床療效顯著提高。

關於風咳、風哮的理論, 晁恩祥教授認為它屬於中醫哮病或咳嗽的一個證候。

提出“風邪犯肺、肺氣失宣、氣道攣急”為其主要病機, 提出了“以風論治”。

風咳病人以咳嗽為主症, 表現為乾咳無痰、少痰或者咽癢。 病人症狀明顯特點就是乾咳、咳嗽、咽癢、癢即咳嗽, 或者是表現為嗆咳。 同時, 病人有氣急的表現, 往往會因外界冷空氣、特殊氣味的變化誘發而加重。 另外, 這類病人就是晚上重, 早晨輕, 白天輕, 反復發作, 舌苔薄白, 脈弦。 採用疏風宣肺、緩急解痙止咳為治法, 選用蘇黃止咳湯, 又發展為蘇黃止咳膠囊。

風哮病人往往是時發時止, 發作時喉中有痰鳴, 有聲, 反復發作;緩解時又和正常人一樣;另外發作前有鼻癢、咽癢、打噴嚏等。 採用疏風宣肺、緩急解痙平喘為治法,

選用祛風解痙平喘湯, 後來改名為黃龍舒喘顆粒, 主要是炙麻黃、地龍等, 與上個方子區別是增加了白果和石菖蒲, 用於平喘作用。

風咳、風哮理論, 反映了風的致病特點, 豐富了哮喘病以痰為中心和外感咳嗽以寒、熱、燥為辨證要點的內容。 另外, 將風咳、風哮與現代醫學的氣道高反應性的相關疾病相連結。

早在1988年, 在晁恩祥教授的指導下, 根據“風哮”的理論, 採用“疏風宣肺、緩急解痙平喘”的治療方法, 對黃龍舒喘顆粒從動物實驗和臨床兩個方面進行研究。

研究分為兩組, 實驗組是黃龍舒喘顆粒組, 對照組是小青龍顆粒組。 觀察指標, 選擇病人前後肺功能的變化及其他的指標。 結果表明, 無論在臨床症狀和體征方面,

包括起效的時間、平喘的作用以及改善肺部的鳴音等方面, 黃龍舒喘顆粒都比小青龍湯有明顯的優勢;對肺功能的改善, 以及降低升高的外周血嗜酸性細胞等, 都有明顯的療效。

風咳、風哮理論, 在臨床上已被廣泛認可, 如王永炎院士主編的《中醫內科學》教材, 就把風咳、風哮列入相關病症中。 2008年, 被《中醫內科常見診療指南·中醫病證部分》, 以及《中醫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第三版)等行業標準所採納。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