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結節性血管炎驗案

沈某, 女, 33歲。 2013年4月9日初診。 雙小腿伸側、屈側、踝足部出現數個櫻桃或杏大小結節, 呈圓形或梭形, 略高出皮膚表面, 顏色發紅有時暗紅, 邊緣較清, 有疼痛感, 壓之較著, 反復發作3個月。 經服西藥數種效不明顯。 述其近來覺雙下肢沉重發脹, 倦怠乏力, 有時午後低熱, 皮損處有灼熱不適感。 食欲不振, 口中黏膩, 小便色黃。 舌質紅, 苔黃略膩, 脈濡數。

診斷:結節性血管炎。 中醫辨屬:瓜藤纏。 證屬濕熱內蘊下注, 血絡灼傷而發。 治宜清濕熱, 活血通絡散結。 方用三妙散加味。

方藥組成:蒼術12克, 黃柏10克, 牛膝10克, 茯苓9克, 薏苡仁20克,

木瓜10克, 丹參15克, 赤芍10克, 澤蘭9克, 桃仁9克, 車前子9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日1劑。 忌食辛辣之物, 多休息。

服藥10劑後上述部位結節明顯消退, 膚色轉淡, 疼痛症狀大減, 納食已增, 小便正常, 餘症俱輕。 原方去車前子, 蒼術易為9克, 複服10劑後結節全部消退, 皮膚變平, 膚色正常, 告愈。

按:結節性血管炎多發于青年女性, 屬中醫瓜藤纏範疇。 本例據其皮損症狀表現, 辨屬濕熱內蘊下注, 血絡灼傷, 凝滯積聚于皮下, 形成紅色結節。 故取三妙散加味, 以蒼術、茯苓、薏苡仁除濕;黃柏清熱燥濕;木瓜活絡祛濕;丹參、赤芍、澤蘭、牛膝、桃仁活血通絡散結;車前子、甘草導熱下行。 諸藥互用, 使濕熱得清, 血活絡通, 結節消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