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術中, 對於治療疾病有很多種方法, 這一點, 應該對中醫有所研究的朋友都知道。 這裡想跟大家介紹一種中醫藥酒方, 黃芪酒。 此種酒治療產後中風的效果非常好,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釀制一些來喝下, 來看黃芪酒的用法!
來源
《聖濟總錄》。
配方
黃芪、蜀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白術、牛膝(去苗剉)、葛根各三兩, 防風(去叉)四兩, 芎、甘草(炙剉)、細辛(去苗葉)、山茱萸、附子(炮裂去皮臍)、秦艽(去苗土)、乾薑(炮)、當歸(切焙)、烏頭(炮裂去皮臍)、人參各二兩, 獨活(去蘆頭)、桂(去粗皮)三分。
制法
上一十八味, 剉如麻豆, 用生絹袋盛,
主治
產後中風偏枯, 半身不遂, 言語不利, 疼痛無力。
用法
每溫服一盞, 不拘時。
產後中風
指產後感受外邪而引起的疾患。 輕者頭痛惡寒, 時見發熱, 心下悶, 幹嘔汗出等。 重者發熱面赤, 喘而頭痛, 甚則牙關緊閉, 角弓反張, 不省人事等。
小心寒氣產婦在產褥期要避免受寒, 不能吹冷風或是喝涼水, 飲食方面也不能吃涼或刺激性的食物。 平時要特別注意避免身體勞累或精神刺激。 不僅是正常分娩的產婦, 剖腹產, 自然流產後的產婦也有。
產後中風的預防
小心寒氣
產婦在產褥期要避免受寒, 不能吹冷風或是喝涼水, 飲食方面也不能吃涼或刺激性的食物。 平時要特別注意避免身體勞累或精神刺激。 不僅是正常分娩的產婦,
不要過度活動關節
分娩前一點小小的刺激在分娩後都會出現問題, 因此產後2—3周內絕對不能過度活動關節。
服用產後補藥
中藥中的產後補藥對補充產婦氣血、幫助產後快速恢復、預防產後病效果顯著, 但必須在惡露排淨的產後3周後服用。 惡露全部排出之前服用補藥反而會誘發產後風。 要治療產後中風, 可以煎服具有補充體力之功效的人參、黃芪、當歸、熟地黃之類的藥材。
食用適當的補養食品
預防產後中風的食品有鯉魚、鱧魚、豬蹄、南瓜等。 但補養食品顧名思義是為了補充元氣而食用, 不能一次服用太多或者只吃一種。
結語:有關黃芪酒的功效和用法,